人社部和财政部已经公布了2025年的养老金调整通知,该通知的成文日期是7月7日,公布日期是7月10日,意味着今年的养老金调整正式开始了。
2025年的养老金整体调整比例是2%,相比2024年低了1个百分点,老实说降幅是挺大的。当然,在全国物价上涨乏力的当下能持续给退休人员上涨养老金是很不错的。
此外,今年的通知中新加入了一句话意味着一类将会是受益者。
通知里的第三点明确提及"重点向养老金水平较低群体倾斜"。
大家不要小看这句话,国家发布的通知向来是言简意赅的,每一句话都不是多余的,特别是前几年的通知都没有的情况下今年加上了意味着这句话体现的内容是今年的重点。
实际上,人社部此前在多个场合已经表达过2025年的养老金调整要倾向于中低收入人群,在通知里着重提及是为了提醒各地在制定方案的时候一定要注重这点。
数据显示,我国企业职工的平均养老金在3000元至3300元之间,所以我认为现在每月领取的养老金不到3000元的就属于中低收入人群了,他们将是2025年养老金调整中的主要受益者之一。
那么如何体现养老金调整倾向于中低收入人群呢?在养老金的具体调整方案已形成基本模式的前提下,主要是通过增加定额增加额占比来实现。
为了更好地讲清其中的原理,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假设某地2025年的养老金调整方案围绕全国2%的平均调整比例制定,具体细则如下。
(1)每人每月加35元;
(2)每一年缴费年限增加0.6元;
(3)在现有养老金基础上增长0.5%;
(4)年满70岁至79岁额外加10元,年满80岁以上额外加15元。
一位月入2500元、累计缴费年限为27年、年龄为71岁的退休人员可以获得的养老金增加额计算方式为:
35+27*0.6+2500*0.5%+10=73.7元,相比于现在月入2500元的养老金增长了2.9%。
还记得养老金调整通知里提到的整体上涨比例上限是多少吗?是2%,而例子中月入3000元以下(2500元)的退休人员获得了将近3%的增幅,远高于全国平均调整比例。
如果是一位月入1500元、累计缴费年限为15年的极低养老金收入人群,在满足第一档高龄倾斜增加额年龄标准的情况下,增长比例更高,达到了4.1%,是平均增长比例的2倍。
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定额增加额部分是比较高的。由于这部分增幅与退休人员的工龄、月入金额和年龄无关,只要是在一个地区增加额就是一模一样的,养老金越低定额增加额贡献的增长比例越高。
扩大定额增加额占比,同时减少挂钩增加额占比就能最大程度达到"养老金调整重点向较低收入人群倾斜"的目标。
接下去,我们就要开始等待各地公布今年的养老金具体调整措施了,哪个地区的定额增加额会是最高的呢?去年是上海,每人每月定额增加61元,今年会不会有地区超过上海?用不了多久答案就会揭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