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动态:美军"卡尔·文森"号航母战斗群驶入西太平洋,直接进入菲律宾以东海域。
与此同时,从日本横须贺出发的"里根"号航母也开始南下。
两支航母打击群正在南海外围进行编组,战斗部署指向性极强。
美军太平洋司令部宣布,这轮行动是"自由之盾2025"的一部分,共调集了超过2.5万名官兵。
参与的战舰超过20艘,舰载机数量达到200架以上。
重点区域包括菲律宾海、苏比克湾外海及巴士海峡北部。
航母不是单独来的。美军还调集了核潜艇部队进驻关岛,并在那里完成弹药、补给和燃料的储备。
如今的关岛,不再只是一个驻军点,更像是西太平洋的总调度中心。这几年,美军不断强化关岛空军基地和港口设施。
从战略轰炸机到新一代补给舰,几乎把那里变成了一个前沿作战平台。
美军的思路很清楚,打得远、留得下、供得上。
也就是说,一旦出现局势升级,他们能从关岛第一时间发起空中与海上联合行动。
而这样的部署方式,也意味着美国正在把关岛塑造成西太平洋的"永久军事节点"。
南海的局势只会更加复杂。就在美军航母接近菲律宾沿海的同时,美菲联合军演"肩并肩2025"也在南海举行。
这场军演由美国和菲律宾联合主导,演习内容涉及夺岛、反舰打击、防空拦截等多个战术科目。
演习规模不小,菲律宾军方出动了约6000人,美方约8500人,还有澳大利亚、英国、日本等国派出小规模部队。
值得注意的是,军演选择在4月中旬举行,与美军航母部署的时间几乎完全重合。
外界普遍认为,这不是巧合,而是美方故意在这个时间点完成"军演+战斗部署"的双重操作。
菲律宾军演指挥部公开称,此次行动"不针对任何国家"。但演习科目的设置,以及实际海空协同的演练轨迹,几乎都对准了南海的岛礁控制权。
说不针对中国,没人信。
而菲律宾内部,对这场军演的态度其实也不是铁板一块。总统小马科斯表态支持和美国的军事合作,希望"巩固双边同盟"。
但他国内不少政治人物对此持保留态度,尤其是前总统杜特尔特阵营,认为这种"全盘靠拢美国"的做法风险极大。
菲律宾国会内部也有声音质疑,这样频繁配合美军部署,会不会让国家主权和区域安全进一步滑向不可控。
更关键的是,菲律宾军方其实并不完全赞成在南海做高烈度军事演习。
一位不具名的军方顾问曾在受访时透露,"如果真打起来,第一波受打击的就是我们。"
菲律宾现阶段的防空系统、防海空突击能力远远不够,真正对抗级冲突爆发,他们未必顶得住。
也就是说,马尼拉表面上高调配合,内部其实意见分裂。
军方和政界,在对华政策上的认知明显脱节。而这种内部不一致,很可能在未来关键时刻形成决策风险。
对于美方来说,菲律宾是"前沿跳板",但对菲律宾自身而言,这种跳板角色的代价远未厘清。与此同时,中国海军在南海的巡航节奏也明显加强。
2025年4月18日,中国南部战区海军舰艇编队在南海南部执行年度例行演训。
演训内容包括反潜、远距突击与编队机动,其中多艘驱逐舰与补给舰组成"蓝水混合编组"。
中国国防部发言人回应称,所有行动均依法在本国管辖海域展开,不针对任何第三方。
这份表态看似克制,但在当前背景下,也是一种清晰的信号。
南海并非谁家的试验场,更不是地缘竞争的"安全牌桌"。
从美军舰队部署到军演节奏,从关岛的枢纽地位到菲律宾的内部分化,南海的博弈已经不只是水面上的问题。
水下战、空中监控、数据链接、后勤补给--每一项都在升级。
而地区国家面临的压力,也在不断加重。
现在的问题不只是演习的性质,更是节奏在加快、势力在扩大。
当各种力量同时集结,擦枪走火的概率就会增加。
局势正站在一个临界点上,稍有不慎,就是区域安全的滑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