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是香港长和原定与美国贝莱德财团达成港口交易的日子,不过在各方的劝说和压力下,长和集团实际上的"掌舵人"--香港首富李嘉诚似乎已经决定将这笔交易延期了。据知情人士透露,本周内长和不会签署任何与巴拿马运河港口有关的交易协议。至于这场"交易风波"最终会以怎样的方式收场,则有待进一步观察。
分析人士认为,这笔港口交易未来的走势无外乎四种可能性,即正常进行、取消、修改,以及让更多买家进入。其中,正常达成交易无疑是贝莱德集团和美国政府最希望看到的结果。贝莱德集团主席在3月31日发布的周年股东函中指出,这笔涵盖23个国家、43个港口的原则性协议,将由全球最大的航运集团地中海航运,及其旗下码头投资公司TIL与贝莱德集团合作完成。
据悉,交易达成后,这批港口的实际运营和操盘工作将交由TIL公司负责,此前负责港口管理工作的长和团队,也有一定可能并入到TIL大家庭中。在贝莱德高层看来,收购长和旗下港口是有利于提升港口基础设施运营效率,大幅削减安检时间的。
但包括长和集团在内的所有人都很清楚,这笔港口交易的背后,是美国政府对中国船舶航运业、出口业的又一次打压。李嘉诚家族选择出售长和旗下港口业务,并不是是出于"在商言商"的考虑,而是为了规避中美经贸博弈,提前从巴拿马运河港口这一"是非之地"抽身。
从这个角度来看,暂缓港口交易案进程的长和集团,未必真的认识到了此举给国家安全造成的危害,而是想争取时间转移资产,减少交易案给家族企业造成的损失。报道称,临近签约之际,长和集团曾对外发布公告,否认公司可能拆分全球电信资产及业务的传言。
有分析指出,"尚未做出任何交易决定"的长和,之后是否会拆分或交易业务,甚至将公司经营核心转向海外,目前仍是一个未知数。毕竟李嘉诚次子李泽楷旗下的盈科拓展公司已经与长和集团"划清界限",一旦长和高层执意推进港口交易案,那么这家企业的业务很可能会受到冲击。
总的来说,不论李嘉诚跟长和集团是否主动叫停这笔交易,中方都不会对这一关乎国家利益和安全的行为坐视不管。4月1日,中央港澳办就再次转发了香港《大公报》最新发布的,题为《依法审查长和"非一般买卖" 香港政商界坚决支持 "有国家作靠山,企业才能后顾无忧"》的文章。
文章中强调,在涉及国家利益及地缘政治的问题上,香港企业必须站稳国家民族的立场,展现港人港商的爱国情操,展现对国家的责任感和担当。尤其考虑到贝莱德与美国政府关系密切,一旦将港口控制权交给该公司,就相当于为美国控制全球关键基础设施,为遏制他国发展提供了手段。在这种情况下,长和集团更应该积极寻求妥善补救方法,为事件带来转机,守住国家利益底线。
一直以来,中方一向坚决反对利用经济胁迫、霸道霸凌侵犯损害他国正当权益的行为,中央港澳办转载这篇文章,也是希望长和集团"悬崖勒马",在这笔港口交易中做出更明智的选择,将国家长期利益而非企业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