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情况下,再搞价格战完全没有必要了,哪怕就是价格再提高一些,我们的竞争力依然是独步全球,根本没有其他国家可以竞争。
那怎么提高出口价格?鼓励企业涨价?这不可能。外战是结束了,内战还没结束--像光伏这些,国内产能严重过剩,你不卖低价自有别人卖。
那就只有减少出口退税了。退税减少后,虽然出口量多少会受一些影响,国内一些厂家会倒闭,但这属于淘汰过剩产能--本来就是我们应该做的。而出口退税从12%减少到9%,站在国家立场等于这些商品多出了3%的利润--虽然这些利润厂家不能直接拿到,但是政府可以拿到。政府有了更多的钱,就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注入社会,人民收入水平也就会因此提高,拉动内需也就有了基础。
这就是降低出口退税的第一层逻辑。像前面提到的成品油、光伏、电池、部分非金属矿物制品等等,仔细一看,都属于我国已经形成巨大优势的产业,以前要通过退税扶持他们抢市场,现在这些产业已经在国际市场形成制霸地位,就没必要再退税了,把钱省下来给咱们老百姓涨工资,作为拉动内需的源动力吧!而从12%降到9%只是第一步,未来随着形势发展,还会逐步继续降低,范围也会扩大到更多中国具备足够优势的产业领域,最终目标,就是把补贴给外国人的利润留在国内,让民众能获得更多的报酬,进而为繁荣内需市场创造基础。
看到这里,肯定又有童鞋要问了:既然有这么好的效果,早就应该实施了,尤其是这两年经济颓靡,大家穷的要命,早就应该降低退税造福国民拉动内需了,为什么一直拖到现在才用呢?
答案是:之前我们需要美元。这两年正是中美金融战的高潮期,美国又处在加息周期。在这个时间段,我们需要大量的贸易顺差,这样才能获得足够的美元,以确保加息周期内能够应对资金外流的冲击,确保金融安全;同时,大量的美元进账,也可以让我们有足够的底气,去那些新兴国家搞债务置换,趁着美国要用强美元拉爆他们的机会,将他们的美元债务置换成人民币债务,进而将其与中国经济体系深度绑定。
这是事关中国经济长期发展,事关中美博弈长期走势的大事。相对于防御美国金融战,相对于瓦解美元霸权,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拉动内需在这个历史阶段不是首要任务。鉴于这些外部经略都需要美元做支撑,所以为了有足够的外汇,我们只是暂时忍一忍、熬一熬,为了长远,而暂时把民众薪酬和内需增长放在较后位置。
但现在,形势又发生了改变。9月份,美联储终于熬不住了,开启新一轮降息周期,然后这个月再降25基点。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美国金融战失败,意味着美元进入扩张周期。
既然美国金融战已经失败,大家就没必要再屯大量美元了;既然美元重新进入扩张周期,那大家也都不缺美元了。而且,由于这一轮金融战期间,中国在一带一路国家搞了大量债务置换,将这些国家的美元债务置换成了人民币债务--这意味着人民币国际化往前推进了一大步,以后再跟这些国家做生意,大家直接用人民币就行了--这意味着从长远角度,我们所需要的美元(外汇)也大大降低。
当我们不再需要那么多美元时,减少退税、提高劳动者薪酬进而拉动内需的时机也就成熟。未来随着对美元需求量的继续下降,我们的退税标准还会继续降低,范围还会继续扩大。
而降低退税的另一层逻辑,就是应对特朗普的加税冲击。
特朗普上来后肯定是要反华的--毕竟这是美国的政治正确,也是特朗普给自己贴的一个标签。而贸易战则是特朗普一系反华的主要抓手。从这个角度看,明年中美贸易战烈度肯定会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