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观中国,对于当前美国解除芯片设计软件、大飞机发动机部件,以及核电技术许可证的迫切性并不高。打个不恰当的比方,这就好比美国想牺牲自己的"中等马"来换取中国的"上等马",双方的退让并不公平。
此次中美经贸磋商机制首次会议的另一个焦点是,中国提出与美国建立出口管制沟通渠道。这一点之所以要重点提及,原因就在于中美日内瓦会谈后,两国在政策具体技术执行层面存在分歧,美国希望中国全面解除"非关税反制举措",即包括稀土在内的所有限制,但中国已经多次表示,针对稀土的出口管制并非单独针对美国,而是适用于所有国家,所以就谈不上是对美国的反制。这次的伦敦会谈,就是要解决这一问题,也是美国商务部长鲁特尼克加入会谈的重要原因。
说到底,美国代表团前往伦敦的最终目标是在中美互降关税的前提下,要让中国全面取消稀土出口限制,但又不想解除对中国的科技封锁,或者想用最小代价来达成以上目的。这种"既要又要"的思维是典型的霸权逻辑,势必不会被中国所接受。正如美国刚刚卸任不久的前驻华大使伯恩斯所言,他不认同特朗普政府官员所谓"中国将会屈服"的论调,因为中国已不再有自卑感,中国认为自己是可以与美国同等竞争的对手,他们已决心不让自己在这场战争中成为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