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陶"式导弹精准度不佳,脸书军事粉丝专页"IDF 经国号"分析称,台军有大量库存的"陶"式导弹,保存期限为10年,但目前多数都已储放15年以上,当天操演打的是旧弹。
这些导弹之所以会放这么久,是因为当初台军把弹药一次性买足,它们不可避免地会在同一阶段到期。而通常台军只有在"汉光"演习这类大 型操演时才会打几枚,所以才让这么多导弹存放至今。
有岛内备役科技军官称,"天马操演"在海边射击的演习场景设计有问题。"陶"式2导弹采 用线控,导弹发射后其导线下垂幅度变大,触水概率大增,而铜制导线一碰到水就会短路,导弹必定失控。因此发射阵地应设在高处。
另外,场景将目标距离设计得过近。"陶"式导弹发射后初期弹道非常不稳定,射手没有充足的时间瞄准,所以距离越近反而命中更困难。
对于这些说辞,岛内网友并不买账并嘲讽称,"场景设计不良这种话都说得出来,真正打仗时还要跟对方说这个场地不好,换个场地打吗?"
"烂就烂,理由这么多""说那么多理由,这种部队能打仗吗?看了都哈哈大笑,谢谢这个部队表演秀"。
连日来,台军"缺人又缺装备"的困境在岛内持续引发关注。台湾联合新闻网28日称,今年恢复一年期义务役后,首批役男将从9月起陆续展开基地训练,不过即将下基地的4个新训营营长联名向"立委"陈情称,部队不但缺少基层军士官干部,而且缺乏无线电通信机、消防车等装备,根本无法进行训练。
台"陆军 司令部"28日承认,新训旅目前确实人员、装备达不到满编,一旦面临战事,只有火炮、主战装备可以满足需求,其余的车辆、一般装备必须从民间扩编动员,现已主动调拨 相关装备以满足部队需要。
台湾《联合报》提到,依据台当局"强化全民国防兵力结构调整方案",今年开征的一年期义务役在入伍一年的时间里须完成8周入伍训练、8周驻 地训练、7周专精训练、13周基地训练、6周联合演训等,合计52周。
为配合义务役男役期内接受完整基地训练,台"国防 部"去年下令台军地面部队基地训练周期自今年起调整为 "一年一训"。此举造成志愿役地面部队全年战训不断,部队长期无法留在驻地,长期处于紧绷状态,且慰劳假等都暂停,无法正常实施,志愿役官兵无法正常兼顾家庭和生活,严重影响他们的留营意愿。
台湾《联合报》27日称,过去台高层急于应对美方要台军扩军增兵要求,无视当前岛内"少 子化"与招募困难的现实情况,随意调整政策,造成如今部队缺装窘境。
同时,尽管台防务预算年年增长,却没有办法保障基层部队的基本装备,"在新年度防务预算额度又将创新高的情况下,无比讽刺"。
中时电子报28日刊登的一篇评论称,"天马操演"中 "陶"式导弹脱靶情况让人啼笑皆非,暴露出台军在装备保养以及基层训练上的不足。
2025年度,台防务预算高达6470亿元新台币,理应确保台军更换并获得充足且现代化的装备。
然而,事实却是基层单位依然面临装备匮乏的困境,不禁令人质疑,预算究竟花到哪里去了?文章称,除了装备与训练不足之外,现实问题还包括因"少子化"导致的兵源短缺,再加上台军独有的"管理文化"、频发的弊端等问题,大大降低了岛内年轻人从军的意愿,"这样的情况下,基层困境只会持续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