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潜艇部队配鹰击-19有多强?美军核潜艇优势已不再!(2)

2025-09-29 17:20  腾讯网

2017年美军对叙利亚发射的59枚战斧导弹,就被老旧的萨姆防空系统拦截了十几枚;而解放军由红旗-9B、红旗-16、红旗-17A组成的多层防空网,再配合歼-16D电子战机的电磁压制,足以让"战斧"导弹失去准头、难越雷池半步。

更关键的是,"俄亥俄"号难以突破解放军的反潜防线。"战斧"导弹1500公里的射程,决定了它若想打击中国纵深目标,必须闯入第一岛链附近海域。

但如今的中国海军,已构建起"水面舰艇+反潜机+水下力量"的立体反潜网络:百余艘新型驱护舰普遍配备先进声呐系统,数十架运-8Q反潜巡逻机携带长航程异磁探测仪,可精准捕捉水下目标踪迹。

即便"俄亥俄"号静音性能再出色,一旦闯入第一岛链,也难逃被锁定追踪的命运;若躲在第二岛链外,其导弹又无法触及中国本土,只能沦为"远观而不可用的威慑"。

相较于"俄亥俄"号的"老态尽显",中国海军的水下反击力量正展现出代际优势。今年九三阅兵公开亮相的鹰击-19潜射高超音速导弹,堪称水下作战的"颠覆性武器"。

作为全球首款列装的潜射高超音速导弹,它不仅射程不逊于"战斧",更具备数倍音速的突防能力--这种速度优势,让美军现有反导系统根本来不及反应,彻底改写了潜射巡航导弹的作战逻辑。

目前,鹰击-19已可装备于039C常规潜艇、093B核潜艇等主力平台,让中国海军在水下攻防博弈中稳稳掌握了主动权。

从福建号的电磁弹射技术突破,到鹰击-19的高超音速突防能力,再到立体反潜网络的全面成型,中国海军已完成从"近海防御"到"远海护卫"的战略转型,构建起攻防兼备的现代化作战体系。

"俄亥俄"号的抵菲,或许是美国海军试图维持区域威慑的信号,但在实力说话的海洋博弈中,中国海军用自主研发的装备与体系化的作战能力,证明了"御敌于千里之外"的底气。未来,随着更多先进装备的列装,中国海军将在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保障地区和平稳定中,发挥更关键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