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加到245%,印度趁火打劫遭反噬,欧洲日本看清局势,接连反水

2025-04-17 16:54  头条

自中美关税问题升温以来,这让一直在冷眼旁观的印度,突然觉得机会来了,想趁机抢占中国商品在全球市场的份额,可以说野心十足。

印度工商部长皮尤什·戈亚尔参加2025出口贸易促进会时说,面对全球性贸易对抗,印度应该解决各自为政的状态,加速产业整合,加速印度制造,为引领全世界作出贡献。

随即,印度智库发布报告称,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并打击中小跨境电商包裹的举动,对印度来说是巨大契机,印方拥有超过10万家外贸中小企业,完全可以抓住这个机会,发展外贸经济,挤占中国海外市场份额。

按照莫迪政府的逻辑,目前中国正被美国加征145%的关税,而印度仅仅被加了26%关税,所以这种巨大关税差和利润空间,让印度获得了天然的竞争优势,可以抢占中企在美市场份额。

莫迪政府认为,美国的关税战,虽然印度也跟着遭殃,但确是一场天赐良机,因为全球制造业大国中国被打压了,所以印度应该抓住机会实现制造业发展,完成"印度制造"计划,成为产业大国。

不过,就在印度对此沾沾自喜之际,却很快被美国,泼了一盆冷水。

印度服装制造业协会首席顾问就对外表示,尽管目前受关税影响,印度商品比中国商品在美国市场更有价格优势,但美国零售商却并不买账,而且还提出苛刻要求。

美方表示,由于印度商品质量不稳定、良品率不高,所以存在一定交易风险,此外,即便总统特朗普现阶段暂时对印仅维持10%的关税,但美方也不愿承担额外成本,对此要求印度的制造商们再打折10%。

对于美国商人来说,在商言商,做买卖图的就是一个利益和稳定,虽然印度想利用关税战抢占中国在美市场份额,短期存在一些竞争优势,但印度商品良品率堪忧、成本偏高等毛病,很难让其他国家放心采购。

而导致印度商品竞争力不足的原因,主要因为印度散装的行政区域、糟糕的基础设施和行政效率,导致产业没有像中国,甚至东南亚那样实现集群化,这制约了商品成本,

就比如印度的纺织行业,为了解决农村4500万就业人口,不得不零散分布在城市与乡村,这导致该产业长期处于半工业、半手工作坊的状态,更令商品质量良莠不齐,降低了竞争力。

实际上,一个国家想要实现产业升级,光是等待历史机遇远远不够,更关键的是要提前做好人才培养、基础设施建设、行政资源提升等一系列准备,承接机遇的到来。

尽管眼下印度靠着特朗普关税战,等来了所谓机遇,但似乎并没有做好承接准备,美国也并不打算,把高端制造业留给其他国家,显然印度想通过见风使舵机会主义,就能成为产业大国的计划,只是痴心妄想。

尽管美特朗普政府持续发挥自己的关税大棒,殊不知此举在外媒眼中,早已是徒劳的存在,就连英媒都不惜直言表示:"美国在这场关税大战中的筹码,比中国逊色许多!"

而BBC的驻中记者更是精准评价:"中国认真了!美国必败无疑",使得此前站队美国的日本和欧洲诸多国家,都接连反水加入反美的阵容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