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恰逢七月初一,“处暑在头,八月穿袄”

2025-08-21 17:25  头条

凉风解暑热,万物入清秋。随着出伏日子的到来,三伏天也就彻底结束了,此时距离处暑节气也就不远了。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于每年公历8月22-24日交节。其中,"处"指的是终止、躲藏之意,"暑"即是热,而处暑即"出暑",表示炎热离开,是反映气温变化的节气。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说的就是处暑节气的意思。而且根据民间记载,处暑过后,太阳直射点往往会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副热带高压也向南撤退,导致气温逐渐下降,暑气渐消。

下而处暑时节的气候往往呈现出以下特点:天气呈现早晚凉爽、中午炎热的特点,昼夜温差大;降水逐渐减少,空气湿度降低,天气变得干燥;大概率会出现"秋老虎"现象,即短期回热天气,真正凉爽一般要到白露前后。而且古人还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二候天地始肃‌,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三候禾乃登‌,农作物逐渐成熟。

另外,处暑节气对农事活动也有主要意义,一般来说,这个节气下,农作物进入成熟期,如一季稻处于抽穗至乳熟期,晚稻处于返青分蘖期,大豆结荚鼓粒,玉米抽雄吐丝,棉花结铃吐絮等。而且民间有"处暑禾田连夜变"、"处暑满田黄"等农谚,都是说这个时节下庄稼作物开始成熟了。

此外,对于处暑节气而言,民间还有"处暑在头要穿棉,处暑在尾蒸桑拿"的说法。那么这句话是何意?今年处暑在哪?一起来看看吧。

"处暑在头要穿棉,处暑在尾蒸桑拿"

首先,‌"头"与"尾"的界定‌主要跟农历月份与节气交节时间早晚关系。其中"处暑在头"指处暑节气出现在农历月初,"处暑在尾"则指处暑落在农历月末。

而这句俗语的意思是说,如果处暑交节在农历月初,就预示着接下来的秋天冷得早、冷得快,甚至冷到需要"穿棉"跨度过。这是因为处暑出现早意味着暑气结束得也早,北方冷空气南下提前且势力较强,昼夜温差显著增大,秋季降温迅速,这样接下来的日子就可能需提前备厚衣御寒。这句俗语有点夸张说法,但也指出了天气转凉明显。

而如果处暑交节在农历月末,则预示着秋天热的时间长、降温慢,甚至会出现像"蒸桑拿"一样的闷热天气(即"秋老虎"现象持续时间长)。这是因为处暑晚意味着暑热消退得晚,副热带高压(控制炎热天气的系统)撤退延迟或势力较强,导致秋季高温(秋老虎)持续时间长,天气依然炎热潮湿,为此人的体感就是闷热如蒸桑拿。

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谚语主要适用于中国大部分地区,尤其是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等四季分明的地域,而在华南等地可能不完全适用。而且这是古人长期观察的经验总结,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反映了气候变化的某种统计规律,但不是绝对准确的科学预报。因为实际的天气还会受到当年大气环流、海洋状况等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因此大家可以选择理性看待。

此外,处暑是阳历节气,固定在每年公历的8月22-24日之间。但谚语中的"头"和"尾"指的是农历月份。因此,也会缺乏一定的依据。

不过,农谚也是民间流传的一种传统文化,是农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总结的经验结晶,蕴含着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因此对于农事活动也有一定的帮助,因此也需要大家去了解和学习。

那么,今年的处暑在头还是尾?

根据历法显示,今年的处暑是在公历8月23日,星期六,凌晨4点33分35秒。而这天恰逢农历七月初一,因为属于典型的"处暑在头",这时候按谚语来看,就预示天气将快速转凉。而接下来的日子里,很可能会遇到"要穿棉"的情况,因此需要大家注意天气变化,避免着凉。

当然,根据气象预报显示,处暑之后,全国将迎来大范围的降雨天,这也意味着秋凉要来了。因为"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因此今年处暑节气之后,秋天可能真的需要提前穿棉了。

总结,处暑节气马上到来了,无论这天是晴是雨,大家都要注意天气变化,因为此时天气冷暖交替,昼夜温差明显,而且秋燥严重,因此对于中老年人和身体抵抗力弱的朋友来说,极易出现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