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美国发布了新一轮对华出口管制措施,意在封锁中国获取先进半导体技术的通路,但让人始料未及的是,中国商务部仅用不到24小时便以雷霆之势迅速发布公告,宣布对美实施出口管制,这场快速的反制行动标志着中国在面对外部打压时的坚决态度。
美国12月2日的措施涵盖面之广令人震惊,其核心内容包括限制中国获取24种半导体制造设备和3种软件工具,同时进一步收紧高带宽存储芯片的出口。
美国再次将136家中国企业列入所谓"实体清单",对这些企业施加出口限制,这不仅是一次技术封锁,更是一场全方位的经济胁迫行动,企图通过限制中国与第三国的技术合作来打断中国的技术进步步伐。
这种"长臂管辖"策略直接影响了中国企业与全球合作伙伴的正常贸易活动,即使是非美国企业,如果产品或技术涉及美国规定的标准,也必须遵守其管制规则。
这种做法在国际上引发了广泛争议,不仅破坏了全球产业链的稳定,还使美国的盟友如荷兰、日本和韩国陷入两难境地,看来,拜登政府誓要彻底贯彻"小院高墙"政策了。
面对美国的步步紧逼,中国的反制措施不仅及时而且具有精准性,12月3日,中国商务部发布公告,宣布对镓、锗、锑、超硬材料等多种两用物项实施出口管制,同时对石墨相关出口进行更严格的最终用户和用途审查。
无论是镓和锗,还是锑材料,对于半导体和军事工业的作用非常明显,这些资源广泛应用于半导体制造和军事装备生产,而中国是这些资源的主要供应国,其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了惊人的水平。
中国这一刀,对美国样的影响不谓不小,此次出口管制明确针对美国,尤其强调禁止两用物项用于美国军事用户或军事用途,展示了中方对美方长期施压行为的强硬回应,据统计,美国军工体系对这些资源的依赖度极高。
镓是生产F-35战斗机所需的重要原材料,而锗则广泛应用于光纤和红外技术,一旦中方断供,美国军工企业可能面临生产停滞甚至瘫痪的局面。
这一次,等于是卡住了美国军工企业的脖子,虽然美国也有一些镓的矿产资源,但是美国没有对应的全套供应链,因此美国现在的局面很是被动。
事实上,这次中美交锋不仅仅是技术与资源的对抗,更是规则与秩序的较量,美方以"国家安全"为由频繁出台出口管制措施,其真实意图在于通过单边行动破坏中国的技术发展步伐,但这种做法已被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是一种经济霸凌行为。
相比之下,中方的反制则显得更有针对性,除了切断美国对关键资源的依赖,中方还通过法律手段确保措施的严密实施。
公告中特别强调,任何国家和地区的组织和个人若将这些物项转移给美国,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这不仅维护了国家利益,也向世界传递出中国严格遵守国际法的姿态。
此次事件的另一个特点是影响范围的全球化,美国的管制措施试图强制第三国企业加入对华技术封锁,尤其是在芯片制造领域。
但荷兰、日本等国家在执行美国规则时显得犹豫,因为这将直接影响到它们自身的经济利益,此外,韩国企业如三星也因未获豁免而面临竞争劣势。
中国市场的重要性再次凸显,以荷兰的阿斯麦为例,该公司依然预计2025年约20%的收入将来自中国市场,即使在制裁升级的背景下,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仍无法绕开中国的角色。
从长远来看,美国的封锁反而推动了中国半导体产业的自主化进程,数据显示,中国半导体的进口额在逐年下降,而出口额则持续增长,即便在当前复杂的国际环境下,中国企业已经显示出一定的抗压能力,并积极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弥补短板。
意法半导体与华虹半导体的合作就是一个典型案例,这不仅反映出中国市场的吸引力,也说明中国在国际合作中仍然具有广阔的空间。
此次中美在半导体领域的博弈只是两国经济技术对抗的一个缩影,这种对抗可能会进一步加剧,但全球供应链的调整也将随之展开。
一方面,美国的单边行动势必对盟友造成损害,另一方面,中国通过强化国内产业链和扩大国际合作,正在逐步构建更加稳固的技术体系。
在全球化高度融合的背景下,任何试图通过强制手段破坏既有产业链的做法,都将付出高昂的代价,中方的反制措施不仅展示了其强大的资源掌控能力,也表明了对国际规则和多边合作的坚定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