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齐倩】
"这头猪只有几个月大时,腿部开始弯曲。起初,它只是摇摇晃晃。几周后,它完全瘫倒。到一岁左右,它已开始气喘吁吁。"据彭博社10月29日报道,这对于清华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贾怡昌来说,这些时刻既令人心碎又激动。他已经等待多年了。
公开资料显示,贾怡昌现年53岁,一直努力研究并试图攻克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也称"渐冻症")难题。在此之前,他职业生涯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小鼠上,通过把病人基因突变敲入到小鼠的相应基因位点,试图复制渐冻症,以增进对疾病机制的理解,并加速治疗手段和方案的诞生。
如今,这类试验在猪身上成功了,这证明了渐冻症可以在更大动物身上建模。
这为贾怡昌提供了新的研究线索,并以此为基础开发出了全球首创渐冻症基因治疗药物SNUG01。
据贾怡昌旗下公司"神济昌华"网站介绍,今年3月,SNUG01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新药临床试验申请(IND)许可,实现从基础研究向临床转化的关键跨越。这意味着SNUG01在美国获得"孤儿药"资格认定(ODD),享受优惠税收地位。
今年5月,该药物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的临床试验默示许可。
目前,神济昌华公司正积极推进中美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若成功,该药物可帮助90%的渐冻症患者。

SNUG01药物资料图
彭博社称,上述进展与中国在生物技术领域的雄心相呼应。该领域迄今为止一直由美国和欧洲国家主导,中国致力于成为"全球科技强国",向着全球领先地位发起挑战。报道认为,全力投入基因编辑研究,可能是中国开发创新药物并减少对外国制药公司依赖的关键计划。
有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基因改造动物模型市场估计150亿美元,在十年内翻了一倍。
近年来,美欧监管机构要求严格伦理审查,使得涉及大型动物的类似研究几乎不可能。同时,西方社会的动保理念已变味,活动人士反对任何动物试验。民调发现,80%美国人支持逐步淘汰动物实验。
相较之下,中国的生物技术领域取得长足进展。报道援引数据称,中国拥有最大的研究猴群。自2010年以来,中国已建八个国有医疗研究中心,容纳数万只小鼠、兔、鸟、狗和灵长类用于研究。2019年,中国启动两个国有基因研究中心,开发猪和灵长类医学模型。
目前,西方的动物试验对象主要是小鼠。专家们普遍认为小鼠廉价、繁殖快、易基因操作,但它们是人类的不完美代理,其短寿命意味着缓慢发展疾病有时在小鼠中完全不出现,如癌症。

彭博社制图
这一明显差距引起了西方社会的担忧。德国智库"墨卡托中国研究所"发布报告警告称,中国生物技术产业的进步,让美国和欧洲制药供应链面临"过度依赖"的风险。
与此同时,有西方批评者称,大型动物太接近人类,社交、智能且情感纽带太强,容易突破动物试验的伦理界限。英国牛津大学遗传学家和生殖生物学家安迪·格林菲尔德称:"它们许多是社交动物,有知觉,感受痛苦和快乐。这些试验必须非常谨慎并被证明有真正益处,不能只是好奇驱动的研究。"
然而,对于神济昌华公司联合创始人彭林来说,答案很明确--人类健康优先。
渐冻症常表现为上运动和下运动神经元损伤,以及全身的肌肉逐渐无力和萎缩。发病率在中国约4/10万,每年新增3万至5万病人,病人的平均发病年龄55岁左右,生存期仅为3至5年。
彭博社提到,对于渐冻症,全球目前处于没有有效治疗药物状态。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患者悄无声息地慢慢死去。从物理学家霍金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疾病无情:先肌肉无力,后瘫痪,最终呼吸衰竭。
贾怡昌承认,他每次解剖动物时都会感到内疚。但这未改变其想法。
"我个人认为,动物模型对发现疾病机制和药物开发仍非常重要,"贾怡昌表示,"我们应该重视动物的生命及其贡献,但同时也应对那些无助地受苦的人类同胞怀有同情心。如果渐冻症在动物身上得到治愈,那么我们也许能够帮助我们的人类同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