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政府日前批准了一项新法案,允许总统在武装冲突、反恐行动以及在俄罗斯境外用兵的时候,征召预备役人员执行国防任务。
【只要普京一声令下,200万后备军便可杀进乌克兰?】
整体来看,新法案不仅是对总统军权的强化,也是对俄罗斯此前预备役兵役制度的一种调整。
在2015年的时候,俄罗斯政府便在原有预备役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了陆军作战预备部队制度,允许受过军事训练的本国民众自愿与军队签署合约,成为合同制预备役人员,以强化整个预备役部队的训练水平。
这些合同制预备役人员与普通预备役人员不同,他们每个月需要进行2到3天的军事训练,每年要进行20到30天的集训,一旦被动员就直接编入部队,好处是他们每年能够获得一定数额的补贴。
但俄罗斯法律之前只是规定了,在国家进入战争状态或者下达动员令的情况下,能够调动这些合同制预备役人员,却没有规定在和平时期如何调动这些后备力量。
【新的法令为调动预备役参战扫除了障碍】
现在,俄罗斯恰恰就处于一个事实上处于战争状态,但在法理上还处于"和平时期"的尴尬状态之中,普京政府不想正式对乌克兰宣战,而是想要在"特别军事行动"的旗号下继续对乌作战。
持续3年多的俄乌冲突又给俄军带来了一定的人员损失,前线俄军兵力严重不足,后方的征兵工作也困难不小,普京政府应该是在考虑调动预备役人员作战了。
只是上次宣布动员30万预备役,还没有将这些人投入一线作战,就引发了国内的动荡,普京政府现在不想冒险行事,再次正式下达动员命令。
现在的新法令就是为普京政府在需要的时候,以更加稳妥的方式征召合同制预备役人员参战扫除法律层面的障碍。
俄国家杜马国防委员会第一副主席朱拉夫列夫就直言,之前的法律技术问题限制了国防部的行动空间,新法案放宽了政府征召预备役部队的条件。
而按照朱拉夫列夫的说法,俄罗斯现在有大约200万的合同制预备役人员。
【按照朱拉夫列夫的说法,俄罗斯有200万合同制预备役人员】
换句话说,普京现在只要下达命令,俄罗斯就能够在短时间内集结起200万人的陆军预备役部队。
俄军现在的总兵力大约在140万人,预计明年才能完成150万人的扩军目标,而目前投入到俄乌战场的部队总数约为70万人,200万人的后备军若是能够全部投入战场,将立刻改变战场态势。
问题在于,俄罗斯似乎不具备将所有合同制预备役人员投入一线作战的能力。
首先,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俄罗斯消耗了大量的武器库存,甚至需要从朝鲜获得武器装备补充,就算远东等地的"坦克坟场"里面还能够找出一些苏联时代留下来的装甲车辆,俄军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200万人的重新武装。
【200万大军的装备物资就是一个难题】
其次,调动合同制预备役人员,可能会导致普京政府增加两笔支出。
一笔是给被征召预备役人员的,按照相关规定,在进行每年20到30天的集训时,俄军要为预备役人员支付一个月的工资,金额根据军衔和所处地区略有不同,2018年的时候,俄罗斯中部地区的中士一个月能够拿到2.53万卢布,当时约合2500元人民币。
考虑到前线作战的危险性以及俄罗斯现在的通货膨胀问题,俄军需要支付给他们的月薪只会更高,且这笔钱不能省。
另一笔支出是在和平时期,合同制预备役人员参加集训时,俄政府会给他们所在的企业、机构等一笔缺勤补贴,若是普京政府在调动这些预备役参战后还要支付这笔钱,恐怕也是一笔可观的支出。
【俄军没有调动预备役,但使用了车臣等地的志愿军】
在本就财政紧张,已经被迫加税的情况下,普京政府未必能够调动200万后备军所需的人员资金。
最后,俄罗斯现在面临着人力短缺难题,失业率已经达到了史上最低水平,仍旧无法满足所有企业的用人需求。
要是再调动200万的青壮年参战,人力危机将更加严重,整个经济系统的运行都有可能出现问题。
普京政府就算要调动预备役部队参加一线作战,也不太可能是大规模调动,抽调几万人补充人力损失,确保俄军能够在各条战线保持优势就行。
【普京不太可能直接调动200万预备役】
一言以蔽之,尽管新法案在法理上为普京政府铺平了动员200万预备役,以强大军力压垮乌克兰的道路,但现实却是一道更高的门槛。
装备短缺、财政压力与国内人力危机,如同三把锁,牢牢限制着俄罗斯大规模投入后备力量的可能。
普京手中握有一支庞大的"影子军队",却未必能够将其全部推上战场。
在"特别军事行动"的模糊外衣下,更可能的选项仍是精打细算、分批投入--用最小的国内震荡,维持前线不至于溃败的兵力。纸面上的200万后备军,终究敌不过现实中的几个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