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终于被国家责令整改 还敢年年涨价吗?

2024-09-23 16:45  头条

2024年居民医保缴费标准正式发布,再次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讨论。这一年度的医保费用,虽然名义上标记为"2024年",实则是为明年,即2025年的健康保障埋单的,缴费窗口则设定在今年四季度,所以称为2024年居民医保。

回顾2023年,居民医保的筹资标准已达到1020元,其中个人需承担380元,剩余640元由国家财政补助承担。一年后缴费标准迎来新变化,医保局等部门最新发布的通知明确指出,2024年居民医保的个人缴费标准和财政补助将分别增加20元和30元。这意味着,除特殊情况外,每位参保人每年至少需要支付400元以维持其医保资格。


值得注意的是,400元仅为国家规定的最低个人缴费标准。

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的民医保的筹资标准远高于此。比如,2023年上海19岁至59岁的居民医保个人缴费标准已达935元,60岁至69岁为765元,70岁及以上则为595元,均远超国家最低标准。

当然,上海的补贴标准也高,19岁以上的参保人每人每年至少补贴3214元 ,70岁以上的补贴额则高达6574元。


居民医保的原型是"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后来两者合并到了一起 。2003年,"新农合"第一次诞生,当年的个人缴费标准是10元,如今时过境迁,费用上涨至400元,21年涨了39倍。

面对居民医保价格的不断上涨,公众的反应不一而足。有人抱怨费用涨幅远超个人收入增长速度,生活压力因此加剧;也有人担心因此引发的大规模断缴现象,影响医保制度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尽管吐槽声四起,但医保的参保率似乎却并未因此出现显著下滑。截至2023年底,我国医保参保人员数量已达到惊人的13.3亿人,参保率超过95%,其中居民医保参保人更是高达9.6亿人,占据了医保参保总人数的绝大多数。这一数据背后,反映出的是公众对于医保制度的高度认可和依赖。


面对即将进入缴费阶段的2024年居民医保,会否因个人最低缴费标准破"4"而影响参保人数和覆盖范围呢?在我看来不太可能发生,因为医保部门已有所准备,最新发布的两条新政的旨在通过激励与约束并重的方式,引导公众保持连续参保的积极性。

激励:连续参保可享大病报销额的提升

近期印发的《关于健全基本医疗保险参保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对于连续参保的居民医保参保人,将给予大病报销额度的额外提升。

参保人满足连续4年缴费居民医保的条件,从第5年开始每年的大病报销额度将在常规额度的基础上增加20%。例如,某地大病报销限额为40万元,符合条件的连续参保人最多可报销48万元。

这一政策的出台无疑是对长期参保者的肯定与回馈,也为他们提供了更为坚实的健康保障。

惩罚:断缴后重新参保将有等待期

与激励政策相对应的是对断缴行为的约束措施。《意见》还规定从2025年起在居民医保中引入等待期制度。这意味着一旦参保人中断缴费后再重新参保将不再立即享受医保待遇而需经历一定时间的等待期。

断缴一年的等待期为3个月,每多断缴一年等待期增加1个月。等待期有什么影响呢?举个例子说明一下。

假设某参保人连续两年未缴费,第三年参保,等待期为4个月。缴费后的保险保障期限为1月1日至12月31日,由于有4个月的等待期存在,这位参保人在1月1日至4月30日生病或受伤产生的医疗费用是不能报销的,只有在5月1日至12月31日发生的费用才能报销。

等待期的设立旨在防止部分人群在健康时不参保而在患病时才匆忙加入以获取高额报销的"薅羊毛"行为,这种做法不仅损害了医保制度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也增加了医保基金的运行风险。

因此,通过设立等待期制度可以有效遏制此类现象的发生保障医保制度的健康运行,同时也让连续参保更有吸引力和现实意义。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国家也开始高度重视,并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官方报告中明确指出,居民医保制度需要优化和完善,提出要建立个人缴费与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挂钩的机制,确保调整后的标准更加科学合理,从而减轻老百姓的心理负担。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