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在明果然不简单,被特朗普要求限制中国后,向美国要战时指挥权

2025-07-14 17:46  头条

韩国新任总统李在明近日很为难。在和美国讨论合作造船之际,美方向其提了个要求,要在中美贸易战中和美国站在一起,共同遏制中国。

那么现在摆在李在明面前的就是一个两难抉择。要么和美国一起反华,要么重蹈7年前萨德的覆辙,走朴槿惠老路。为何这么说,我们先来回顾下历史。

朴槿惠上台后,中韩一度进入蜜月期,犹记得当时朴槿惠和普京一同站在天安门城楼上观看阅兵礼。全世界媒体的镜头见证了东亚这一睦邻友好的画面。

2016年7月,由于朴槿惠拍板部署萨德,理由是防御来自朝鲜的导弹威胁。当时中方强烈反对,外交部和国防部轮流发声,认为这是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实质性威胁。在2016年至2017年间,中韩关系急剧冰冻。中国发布了限韩令,数百家乐天关门大吉,中国赴韩旅行团被口头叫停,韩国旅游收入一时间大跌。

过了不久,朴槿惠政府也因闺蜜干政深陷泥沼,最终在2017年被弹劾身陷囹圄。

如今美国的造船合作加上反华的要求,其实是战略捆绑的一种变体,给你工业合作和订单,但要求你在中美竞争中选边站队。李在明政府眼下正值新官上任之际,还在稳位期。经济压力大,外交风险高。如果明确站队美国反华,中国可能会重新温故而知新,在经济、贸易、舆论上都可能对韩国卷土重来。

那么李在明能否两边讨好?他若偏向美国:可能获的经济与军事支持,中国一定会对其重手反制。他若模糊策略、骑墙观望:美国方面也可能不买账,尤其特朗普政府风格更强硬,讨价还价空间有限。而目前韩国经济正处在内需乏力、出口承压的恢复关键期,绝无承压能力。

近日李在明的内阁官员全部到位,文化体育部长崔辉永来自互联网平台,主打文旅经济;国土交通部长金润德长期深耕立法与基建政策。这一配置释放出明显信号:务实优先,非意识形态挂帅。

这也意味着李在明完成基本的权力整合,日后能更加自如的开展外交工作、经济政策,尤其是对中美的战略回应。

李在明的内阁人员基本都是技术流加上务实派,这些人不是鹰派,也不是亲美派或反华派,是技术性官僚,非常适合走不选边站但捞实利的政治路线。

近日李在明的最新支持率统计出来了,为63%,相较之前小有跌幅,但仍然非常稳,说明他目前的稳健内政加上外交不激进的路线获得了普遍认可,现在对他来说其实是黄金窗口期,可以抓紧对外布局,也不惦记内部失火。其实在中美博弈的"地缘地缝"中,韩国并非毫无牌可打。

对李在明而言,关键不在于是否选边,而在于是否能用"模糊空间"换取实利、以低姿态维持自主性。

李在明不可能逃避中美之间的力量拉扯,但他完全有机会选择一种"不被绑架的存在"方式。重演萨德剧本只会让韩国陷入新一轮外交孤立与经济困境。

而真正高明的策略,应该是如韩国传统哲学中的"阴阳调和"--以中正之道,谋利益之实,不失国家之尊。这不是骑墙,这是生存智慧。毕竟,在地缘博弈的风暴中心,能安然度夏的,往往不是最忠诚的,而是最灵巧的。

对李在明来说,中国不是非得讨好,但必须尊重;美国不是不能合作,但必须守界。这个平衡,取决于他的战略意志。比起朴槿惠时期的"单线战略依赖",如今的中国不再一味主动;而李在明,是否能摆脱"新萨德陷阱",走出一条不选边、选利益的第三条路?全球在看,北京在看,首尔也该看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