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食品安全网消息,2025年10月中下旬,粮油圈里一条消息炸开了锅--多家中国企业突然暂停采购巴西大豆,理由很直接:价格实在太高。要知道这时候中美经贸博弈正处在关键节点,中国从今年5月起基本就不从美国买大豆了,8月进口的1227.9万吨大豆里美国份额低到可以忽略,巴西本来是稳稳接下这波转移订单的"最大赢家",结果自己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先看一组扎眼的数据,今年1到8月,巴西79.9%的大豆都卖给了中国,中国进口大豆总量里巴西占比更是高达71.6%,说是"铁打的供需关系"一点不为过。可就在这种互相依赖的局面下,部分巴西贸易商把对华大豆报价一路抬到650美元每吨,比美国大豆溢价超66美元,这可是近四年的新高。大豆这东西不是普通商品,它直接关联食用油价格,还影响饲料成本,饲料一涨猪肉牛肉都会跟着波动,巴西这么干,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是想趁着中国暂时"断了美国渠道"逼宫,觉得中国没别的选择只能认账。
但巴西显然算错了两件事,一是中国对大豆的需求确实大,但绝不是只能靠它一家;二是中国早就为应对这种"坐地起价"布好了局。中国买家可不是赌气停单,而是算准了利弊后的理性选择--你敢抬价,我就敢暂停采购,数百万吨原本要发往中国的巴西大豆现在堆在港口,每天都在产生高额仓储费,巴西出口商之前的嚣张气焰现在全变成了焦虑。
要说巴西涨价的理由,他们自己能找出一堆,比如中国订单突然集中过来,供需关系失衡推高了价格;又比如现在正好是巴西旧豆卖完、新豆没成熟的"青黄不接"期,手里有现货的卖家觉得奇货可居;还有天灾人祸凑热闹,10月巴西北部主产区连续降雨淹了120万公顷耕地,南部又闹干旱影响单产,卡车司机还因为燃油涨价罢工,港口大豆滞留不说,运输成本直接涨了18%。这些理由听着像那么回事,但本质上都是借口,真正的心思是觉得"中国只能买我的",这种误判和当年特朗普试图用大豆拿捏中国的心态如出一辙,最后也必然落得相似的下场。

中国敢直接停掉订单,底气可不是凭空来的。首先国内大豆储备已经攀升到4500万吨左右,足够支撑好几个月的需求,真要是市场有波动,中储粮投放储备就能稳住局面,根本不怕短期断供。更关键的是中国早就跳出了"把鸡蛋放一个篮子"的坑,暂停巴西采购后没几天,就跟阿根廷签下300万吨大豆订单,报价还比巴西低40美元每吨;乌拉圭近30%的大豆出口都被中国吸纳,俄罗斯大豆也通过快速通道补位;甚至远在非洲的南非,中国也开始从那里进口大豆。从南美到东欧再到非洲,一张全球大豆采购网早就铺开,巴西只是其中一环,不是不可替代的那一个。
再往深了说,中国在技术替代上也没闲着。豆粕占畜禽饲料蛋白来源的90%以上,之前对大豆的依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豆粕,现在菜籽粕、棉籽粕等杂粕替代豆粕的比例已经提升到15%,这一下就降低了对大豆的刚性需求。像新希望集团这样的企业,2024年从美国进口的饲料原料占比不到2%,靠的就是多元渠道和国产替代,这就是中国应对贸易博弈的韧性。
现在压力全转到了巴西那边,短期看港口滞留的大豆每天都在消耗利润,长期看如果中国习惯了从其他国家采购,巴西可能永久性失去部分中国市场份额。要知道这些年巴西豆农日子变好,不少人把农舍换成小别墅、把泥巴路修成水泥路,靠的就是中国市场的订单,现在想靠涨价"薅羊毛",无疑是在破坏双方的信任。信任这东西一旦没了,重建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而且失去中国订单、基建和资本支持,巴西原本成熟的大豆产业说不定会快速空心化,这可不是危言耸听。

当年特朗普想靠大豆施压中国,结果美国农业受到极大冲击,大豆还成了美方求着谈判的内容之一;现在巴西步了特朗普的后尘,以为能靠涨价逼宫,最后只能是自己"大破防"。国际贸易从来不是单方面的"拿捏",而是互利共赢,巴西要是还看不清这一点,最后只会把自己手里的好牌彻底打废,到时候再想挽回中国市场,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