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一哥”白岩松:被病痛折磨,曾多次想不开

2025-07-22 15:18  头条

"只见贼吃肉,不见贼挨打,知道这些年我是怎么过的吗?"

白岩松作为曾经的"央视一哥",是比肩倪萍、赵忠祥的央视顶流。

然而,他为何要在事业的巅峰时刻,辞去"铁饭碗"工作,彻底消失在大众眼前。

我们只看到了,一个人站在聚光灯下,侃侃而谈、意气风发,成为时代的宠儿。

却不知,他幼年丧父,中年被骂,曾被病痛折磨多次想不开,如今刚56岁就满头白发。

在观众面前,他一向从容稳重,实际上是,数不清的高压熬夜,精神困扰。

从默默无名到"央视一哥",他到底经历了什么?如今的他又怎样了?

"央视一哥"现状

我想在大家的记忆中,白岩松是央视出了名的"嘴替"。

站在聚光灯下,意气风发、精神抖擞,长期活跃在央视荧幕。

然而,最近56岁的白岩松公开露面,其形象却与当年大打折扣!

照片中的他,头发花白,面容憔悴,脸上皱纹也是清晰可见。

再无当年挺拔的身姿,与昔日的央视"中流砥柱"相比,根本没有可比性。

现在的他,看着像是一个精神萎靡不振的老大爷。

这一幕,无不让人感叹时间过的真快!

白岩松也老了,看起来更是很没有精神,衰老的也非常快。

或许还是因为自身的抑郁症吧,说到这,大家可能会非常疑惑。

白岩松曾经可是端着央视"铁饭碗"的人。

他家庭幸福,事业有成,怎么说他也不会得上这种疾病。

这一切的一切,都要从他悲惨的身世讲起!

出身寒微

白岩松,在1968年,诞生在内蒙古的一个普通家庭。

而他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日子虽然拮据但也不失幸福。

但是就在白岩松八岁那年,父亲的突然离世给他的家庭造成打击。

于是,所有的重担都落在了母亲的身上,条件也变的格外艰苦。

白岩松年幼时的家,可以说是格外的简陋,其实就是改造过的牛棚。

但年幼的白岩松也是格外懂事,与哥哥一起帮母亲分担家务等等。

甚至是在冬天挑水,手脚都被冻的生疮无法走路。

不过那个时候,他的母亲告诉他,知识能够改变命运!

看着家庭的困境,母亲的操劳,年幼的他也是把这句话放在心头。

于是乎,年幼的白岩松就成了班里学习最好的孩子。

同时,也是班里最不爱说话的孩子,一直到高考出成绩那天。

白岩松看到自己被中国传媒大学录取了,这让他喜出望外。

那时候的他,做梦都不敢想,日后的人生还是一波三折。

在白岩松进入大学之后,就开始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中。

身边的同学,都是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还穿着最时髦的衣裳。

白岩松虽然不是爱攀比的性格,但是他总感觉自己显得格格不入。

尤其是自已一张嘴就一股内蒙味儿,与他学的新闻专业也是毫不沾边。

但是作为内蒙古的汉子,怎会轻易服输,普通话练不好就一直练。

白岩松开始看以往的各种新闻,一字一句的练着普通话。

随着大学四年过去,白岩松就像是变了一个人。

从刚开始的一张嘴一股方言味,到后来能一口气说个十分钟不间断。

而且说的每句话都听得人也是连连称赞。

这就是他的魅力所在,不会那就练,而且要比别人练的好。

在大学毕业之后,白岩松开始进入《中国广播报》当编辑。

而当时的他,初入新闻界是个新人,每天也都是干着琐碎的工作。

这要是换其他人呢,或许早就撂挑子不干了,而白岩松还是在一直坚持着。

他也一直干着自己的分内工作,还不忘拓宽自己的视野。

自己偷偷的写下评论稿,然后等下班了跑去印刷厂校对。

而在当初那个"媒体靠文字"说话的年代,白岩松扎实的文笔非常加分。

而此时的他也像个崛起的"新星",他的机会也即将到来。

成为"央视一哥"

在1993年的时候,央视急需筹办一档节目,需要一个优秀的员工。

而在这个时候,就有人推荐了白岩松,经过筛选,发现他的年纪不大但稳重。

写出的稿子,也是意味深长,于是当机立断就选择了他。

不过刚开始的白岩松,也是属于幕后人员。

在一次小幸运中,白岩松第一次出现在了镜头面前。

但是当时的央视新闻收视率惨淡,于是白岩松与团队就"抄近路"。

在新闻上,白岩松选择运用"你我他"的昵称。

打破了以往琐碎的念稿子,而是运用这种较为亲近的对话方式。

而这个举动,也是让观众眼前一亮,他主持的节目收视率开始暴涨。

白岩松也不像其他主持人一样"稳住",而是有着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

在任何个问题上,他也是站在工正的立场上去看待,不绕弯子不拉偏架。

而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的报道,才让他真正的站在了大众的视野。

观众总感觉眼前的主持人,和其他人不一样。

而白岩松的出色表现,也让他成为最年轻的央视高级编辑。

饱受病痛折磨!

由于白岩松在自己的视野巅峰期,自我要求极高,精神时刻紧绷。

经过长期积累的压力,开始慢慢侵蚀他的神经,睡眠问题也接踵而至。

晚上的他根本无法入睡,就算睡着了也是两三个小时就醒了。

长时间的不睡觉,让白岩松在短时间内暴瘦50斤。

再加上长期熬夜,头发也是大量脱落,甚至开始斑秃等状况。

身体以及心理上的折磨,让白岩松无法胜任工作,于是便"自我下岗"。

而在自己下岗后,便被诊断为抑郁症,在最严重的时候。

白岩松多次产生了自杀的念头,他也终于理解有些名人为何会自杀。

而在自己调整完毕之后,重回央视,却因一次失误再次让他跌入深渊。

在2010年的时候,年轻人买房这个问题,闹的是沸沸扬扬。

而白岩松在谈起此话题的时候说道:难道我们指望房价很低,工作随便找。

"一点压力也没有,只要喜欢的女孩跟她以追求就同意,不会吧?"

他的话,乍一听有点阴阳怪气的感觉,像是在嘲讽年轻人。

于是,他也因为这句话,遭到无数人的批评。

也有人说他"何不食肉糜"等等,他也没有理解过年轻人。

想要拥有自己房子,往往需要背负几十年的房贷。

当今社会的房价如此之高,根本都压的人喘不上气。

而且背负房贷,也会让自己的生活质量直线下滑,压力也会与日俱增。

而白岩松作为吃时代红利的人,能享受到分房政策、稳定的就业环境。

在年轻人眼中,他难以体会到当年年轻人面临得到困境,缺乏理解。

不仅如此,白岩松还表示,"房价上涨能激励年轻人奋斗"。

这些言论,也让他与年轻人之间的隔阂与矛盾越来越深。

就连早年间作家王硕也批评他"做作"、"端架子"等等。

随即,白岩松也被舆论的海啸给淹没,遭受大规模网暴。

虽然他曾解释过,这是自媒体的断章取义造成的。

但是,这个解释貌似未平息网友的怒火,许多人也认为他是在找借口。

事业上的压力本就不小,再加上铺天盖地的谩骂,让他的精神也更加萎靡。

幸好有家人一直陪伴,他的妻子也辞去央视的工作。

开始全心全意的陪伴他,四处奔波寻医问诊为他治疗。

现在看来,白岩松一路走来也跌跌撞撞,实属不易。

结语

在我看来,白岩松这个人还是极具人格魅力的。

自己犯了一次错误,不至于被网友"口诛笔伐"是人都会犯错。

现在他,经历人生的起起伏伏,已经开始退居二线了。

由于身体原因,他近些年也减少了主持大型节目的工作。

他把更过精力放在了幕后,同时也开始培养新闻人才。

将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与知识,传递给下一代"新鲜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