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款战机同时弹射,中国航母不再追赶,而是以超越者的姿态,重新定义海洋规则。
2025年9月22日,央视军事频道一则画面震动全球,福建舰甲板上,歼-15T重型战机,以30吨满载状态完成弹射起飞,空警-600预警机在舰尾精准着舰,外加歼-35隐身战机也完成了弹射训练。三型舰载机在短时间内,完成全甲板弹射循环。
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中国常规动力航母,首次实现电磁弹射实战化作业。当美国"福特"级航母,还在为电磁弹射故障率头疼时,福建舰用一场教科书级的演练,宣告了非核动力航母的,电磁弹射时代正式到来。
福建舰此次惊艳世人的表现,背后离不开其卓越的技术支撑,尤其是电磁弹射技术,堪称全球顶尖,为航母的强大战斗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福建舰的电磁弹射技术,实现的是代际超越,堪称海军装备上的 "皇冠明珠"。据央视军事报道,福建舰的电磁弹射系统,采用中压直流技术 ,相比美国福特级航母,所使用的中压交流系统,犹如一场电力传输领域的革新。在电力传输的赛道上,中压直流技术凭借更高的效率,让每一份电能,都能得到更充分的利用,减少了能量在传输过程中的损耗,如同为航母的动力输送,铺就了一条高速、低耗的 "电力高速公路";更强的系统稳定性,像是给航母的电力心脏,加上了一层坚固的护盾,使其在复杂多变的海战环境中,也能稳定可靠地运行,避免了因系统故障而导致的战斗力 "熄火"。
这项伟大突破的背后,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马伟明团队,二十年如一日的持续攻关。早在 2017 年《海军工程大学学报》中,中压直流综合电力系统的技术路线,就已有详细论述,其能量转换效率与动态调节能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后续的技术实践指明了方向。
福建舰电磁弹射系统的弹射重量范围令人惊叹,可支持 3 至 35 吨级舰载机满载起飞。这意味着它既能轻松助力歼 - 15T, 这类重型战机一飞冲天,奔赴万里海空执行任务;也能平稳弹射, 30 吨的空警 - 600 这种预警机,让它高高在上,为航母战斗群洞察战场风云;未来,还能完美适配六代机,以及较大型的无人机,就像一把万能的钥匙,能开启未来舰载机发展的无限可能之门,展现出强大的技术前瞻性。
在弹射效率上,福建舰同样表现出色。其每分钟弹射一次的频率,如同一位训练有素的射手,快速而精准地将舰载机送上天空,大大提升了航母的作战响应速度。与美国福特级航母相比,福建舰在弹射重量上,有着近 10 吨的优势,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差距,它意味着福建舰能够搭载更重型的战机,携带更多的燃油和弹药,从而使战机的作战半径更远,打击火力更强 ,在海战中占据更大的优势。
福建舰此次弹射的三款战机,歼-35隐身战机负责夺取制空权,歼-15T重型战机承担对海对地打击任务,空警-600预警机提供战场指挥与控制能力。形成完整的海上作战体系:我觉得更是构建起海空新的体系。
歼 - 15T 重型舰载机,作为福建舰的 "拳头" 装备之一,是一款专为电磁弹射而生的强大战机。它以其庞大的身躯和卓越的性能,在舰载机领域独树一帜。机长 22.28 米,翼展 15 米,如此大的机身和机翼面积,赋予了它良好的升力特性,使其在起飞和降落时更加稳定。换装的国产涡扇 10B 发动机,最大推力达 14.5 吨,仿佛为它注入了一颗强劲的心脏,让它能够以 2.4 马赫的速度,在天空中呼啸而过,最高升限可达 2 万米,作战半径更是达到惊人的 1500 公里 ,远超美国海军主力舰载机"超级大黄蜂"。这意味着歼 - 15T, 可以在更远的距离上执行任务,对敌方目标进行打击,极大地扩展了福建舰航母战斗群的作战范围。
在武器搭载方面,歼 - 15T 拥有 12 个外挂点,最大外挂重量达到 9 吨,能够携带多种先进武器。从霹雳 - 10 近程格斗导弹的灵活制敌,到霹雳 - 15 远程空空导弹的超视距打击,再到霹雳 - 17 超远程空空导弹,对敌方预警机、加油机等,关键节点目标的远距离猎杀,歼 - 15T 构建起了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的打击体系,使其在空战和对海对地打击中,都具备强大的威慑力。
歼 - 35 隐身战机,则是福建舰的另一张 "王牌"。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海军舰载机,正式迈入隐身时代,让中国海军在面对潜在对手时,拥有了更强的突防能力和生存能力。歼 - 35 采用了全新的气动布局,和先进的隐身材料,有效降低了雷达反射截面积,使其能够在敌方雷达的眼皮底下,悄然接近目标,实现突然攻击。
在作战性能上,歼 - 35 同样表现出色。歼 - 35 的飞行速度、机动性、雷达探测能力及作战半径,均优于美国的 F - 35C。它配备了先进的航电系统和武器系统,具备强大的空战和对海对地打击能力,能够在复杂的战场环境中,迅速发现目标、锁定目标并摧毁目标,为福建舰航母战斗群,在争夺制空权和制海权的战斗中,提供了关键支持。
哨友们,福建舰的雷达系统,就像是航母的 "千里眼",为航母战斗群提供了强大的态势感知能力,让航母在茫茫大海中,能够及时洞察周边的一切情况,先发制人,掌握战场主动权。
福建舰装备的相控阵雷达系统,采用了先进的硅基氮化镓核心材料,这是一项具有革命性意义的技术突破。硅基氮化镓材料,具有高电子迁移率、高击穿电场等优异性能,使得雷达的性能得到了质的飞跃。它让雷达能够发射出更强的信号,探测到更远距离的目标,同时提高了雷达的分辨率和灵敏度,能够更精准地识别和跟踪目标 。
福建舰配备了,超过 30 面主动电子扫描阵列雷达,这些雷达分布在舰岛顶部、侧面及船体的其他多个区域,如同无数双警惕的眼睛,实现了 360 度全方位无死角的探测。所有这些雷达协同工作,所采集到的数据不会各自为政,而是集中汇总至作战系统,进行统一分析与决策,形成了一个高效的 "舰载感知系统"。除了雷达的探测数据外,这个系统还会结合船上,其他光电传感器的资料,最终将这些数据,传送至中央作战指挥中心,为航母战斗群提供全面、准确的战场情报。
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福建舰的雷达系统依然能够稳定运行,凭借其卓越的抗干扰能力,有效抵御敌方的电子战干扰,确保航母战斗群能够实时获取准确的战场情报,做出正确的作战决策。与美国的尼米兹级航母相比,福建舰的雷达系统在探测范围、精度和抗干扰能力等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使其在海战中能够更早地发现敌方目标,占据先机。
说到这里,我还得重点讲讲,随着技术的飞跃式发展,中国航母战斗群的作战模式,相较于美国,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带来了一场海战理念的革命,为中国海军在未来海战中赢得主动权,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方法。为什么这么说?
美国航母战斗群,长期以来将舰载机作为主要的攻击武器,试图凭借舰载机的强大火力,在远距离上对敌方目标进行打击,从而掌握战场主动权。然而,中国海军则另辟蹊径,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中国舰载机虽然在性能上,全面超越美国舰载机,但在海战中的主要功能,并非直接打击对手的作战舰艇,而是将争夺海上制空权作为首要任务。这一战略定位的转变,体现了中国海军对海战本质的深刻理解,和对自身优势的精准把握。
在现代海战中,制空权的争夺至关重要,它是掌握制海权的关键前提。中国舰载机凭借其卓越的性能,如歼 - 35 的隐身突防能力、歼 - 15T 的强大空战能力,能够有效地夺取海上制空权,为航母战斗群的其他作战行动,提供安全保障。当中国舰载机在海空战场上空纵横驰骋,牢牢掌控制空权时,敌方的空中力量,将难以对中国航母战斗群构成有效威胁,这就为中国海军的其他作战力量,创造了广阔的作战空间。
那么,在海战中冲锋陷阵、直接打击敌方作战舰艇的重任,由谁来承担呢?答案是中国的驱逐舰,尤其是被誉为 "海上巨兽" 的 055 驱逐舰。055 驱逐舰作为中国海军的新一代主力战舰,满载排水量超过 1.2 万吨,装备了先进的武器系统和雷达系统,具有强大的综合作战能力。它搭载的高超音速导弹和巡航导弹,射程都在 1000 到 1500 公里以上,这一强大的火力配置,使 055 驱逐舰成为了中国航母战斗群的 "远程打击利刃"。
在实际作战中,055 驱逐舰可以前出至,航母舰队 1000 公里外的位置,凭借其远程导弹的强大射程,对敌方目标进行超视距打击。这意味着中国航母舰队的控制范围,可以大幅扩展,达到 2000 到 3000 公里,形成一个巨大的海上作战区域。相比之下,美国航母舰队作战半径仅 700 公里,在面对中国航母战斗群时,将面临巨大的作战压力。中国航母战斗群这种独特的作战模式,通过舰载机争夺制空权,为驱逐舰等作战力量提供安全掩护,再利用驱逐舰的远程打击能力,对敌方目标进行攻击,实现了作战力量的优化组合,和作战效能的最大化。
看到中国海军的实力,美日韩为何集体感到不安?
福建舰完成首次全甲板弹射测试后,国际舆论场呈现两极分化。美国网友在社交平台上理性分析:"中国中压直流技术比福特号领先20年"。韩国政府显得坐立不安,原本计划2030年服役的"CVX"航母,仍采用蒸汽弹射,而中国已实现电磁弹射实战化。
最尴尬的当属印度网友,其国产"维克兰特"号航母,仍在为滑跃起飞苦恼,而中国已实现"弹射+预警机"的完整作战体系。
日本防务省在2025年度《防卫白皮书》中,首次将中国航母战力与美国并列评估,承认"西太平洋海军力量对比,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这种官方表态的背后,是福建舰电磁弹射技术,带来的战略威慑正在显现。
哨友们,福建舰的电磁弹射能力,让中国航母编队形成"辽宁舰守台海、山东舰控南海、福建舰闯深蓝"的战略布局。
当福建舰的电磁弹射器,在阳光下泛起冷光时,它弹射的不仅是舰载机,更是一个大国向海图强的决心。三航母时代即将到来,西太平洋的海权格局正在悄然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