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权衡,和平仍存变数
从战争走向来看,李立凡预判今年有停火的可能。特朗普竞选时多次表示上台后24小时内解决俄乌冲突,虽未实现,但此次与普京通话后,双方同意"非常密切"地合作以彻底结束战争。这一系列表态增加了和平解决冲突的可能性。
"特朗普的动机是关键因素。"李立凡直言,特朗普上台后以"反拜登"为战略目标,认为拜登在支持乌克兰问题上犯了错误,他想通过制止俄乌战争来彰显自己的成功;同时,他秉持利益至上原则,认为美国在乌克兰得不到最大利益,而与俄罗斯合作能获取更多利益,所以希望尽快结束战争。从特朗普早些时候对乌提出的"稀土换援助"协议,就可看出美国在俄乌冲突中的利益考量。
从目前来看,俄乌冲突的和平解决虽出现转机,但仍存在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李立凡指出,在谈判模式及方向上,存在多种可借鉴模式,如联合国或非冲突代表参与,借鉴芬兰模式、板门店模式,或俄罗斯提出在乌克兰东四州设立60天到360天期限缓冲带的综合模式等。"若能设定缓冲带并形成停战区,今年存在分阶段解决俄乌冲突的可能,这符合世界大国需求。"
乌克兰内政方面,泽连斯基当前支持率不如从前,在库尔斯克地区优势难以为继,战争延长可能出现反对派。而俄罗斯目前已占领乌克兰约20%的领土,相比俄罗斯庞大国土,库尔斯克在领土交易等问题上作用有限。"泽连斯基目前策略是走一步看一步,最希望拿到西方援助。"
此外,俄乌可能还会争夺国际话语权的"第三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