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丽文的姿态变了。10月下旬,她在接受谢寒冰专访时突然放低语气,称赵少康为"赵大哥",一句"有恩无怨",让外界都听出弦外之音。她强调选举已经结束,"和解不是问题",还喊话赵少康"该一起收拾民进党了"。这场罕见的"低头",不是突发奇想,而是被逼到墙角的政治动作。党内保守派长期掣肘,她想稳局,只能先示好。毕竟,一个被内斗拖垮的国民党,再不整合,连监督民进党的资格都要失去。

郑丽文的这一步,看似温吞,其实是对一连串党内乱象的无声反击。回溯党主席选举那几周,国民党几乎成了互撕擂台。张亚中一出场就满嘴攻击,不分敌我地猛打。郝龙斌阵营眼看选情告急,也开始下狠手,抹黑郑丽文"养网军"、暗示大陆"介选",甚至喊话民进党去查她。郑丽文最后虽赢下选战,但赵少康不服输,扬言要清除"亲中势力"。从上到下的内斗让蓝营形象彻底塌了。大罢免积累的那点人气被一夜耗光,选民看得眼花,也看得心寒。郑丽文后来选择"妥协",其实是为国民党止血,不是为自己低头。
郑丽文刚当选党主席,还没等到11月1日正式上任,就传出一个让人窒息的数字,国民党支持率跌到21%。不仅没止跌,还持续下滑。她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不是简单的民调波动,而是信任塌方。一个刚上任的主席,如果无法重建信任,2026地方大选就会成为她的滑铁卢。那场选举,不只是蓝营能否翻盘的战场,更是郑丽文政治命运的生死线。

外部的麻烦也没少,花莲堰塞湖事件爆发后,蓝营执政的地方并没有展现出应有的治理能力。灾情爆发后,傅崐萁多次与中央公开交锋,但救灾成效未获外界认可,未能为蓝营争取到治理口碑。民进党固然处理失当,但国民党也没赢得口碑。接着,台中的非洲猪瘟又添一笔黑账。上百头猪死了才确诊,防疫通报延误,还查出猪场多年未按规定报送厨余处理。市府居然解释说"老板85岁不会用手机"。这种理由,连支持者都听不下去。更尴尬的是,卢秀燕原本被视为蓝营的"共主",如今也被质疑基本执政力。地方两桩事故,让民众对国民党的治理能力彻底失望。
其实这场崩盘,早有征兆。大罢免之后,民进党气势一度低迷,国民党趁势抬头。那时不少人以为蓝营要起死回生,结果主席改选一闹,全盘功亏一篑。花莲的灾情、台中的疫情,像两记闷棍,把刚抬起的头又敲下去。到10月,民调定格在21%,成为国民党阶段性承压的明确信号。蓝营人气回吐,绿营并未因此出现同幅度下滑,场面转为对蓝营不利。

所以郑丽文的"低头",其实是一次求生。她想用团结止血,用和解换喘息。外界有人讽她软弱,也有人觉得她太快"向右靠",但她清楚,只有把赵少康这些保守派稳住,党才有重新整队的机会。她也没有在大是大非上让步--明确反对"亲中""反中"的标签,坚持走中线。她不是投降,而是试图让国民党先活下来。
但光靠她一个人也不行。党还没等她正式上任,就已经在分裂的边缘摇晃。郑丽文需要时间,需要空间,更需要赵少康"见好就收"。一个团结的国民党,也许未必能打赢民进党;但一个四分五裂的国民党,一定输得更惨。只要保守派肯放下旧账,只要郑丽文能稳住队伍,蓝营就还有机会。支持率可以再跌,但信任不能彻底塌。谁都明白,台湾政坛的风向一旦反转,速度往往比想象中快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