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名臣曾国藩去世一百多年,可人们对曾国藩生平研究的热情,丝毫没有衰减。随手翻一本跟曾国藩有关的书籍,关于曾国藩为何四次拒绝称帝,作者总会用很大的篇幅来描述。
在湘军接连击败太平军的过程中,以曾国荃为首的湘军将领一再催促"再进一步",甚至连对头浙江巡抚左宗棠在湘军攻破安庆后,送来密信,劝其称帝。曾国藩为何不称帝?长久以来,最常被提及的原因是:曾国藩满脑子都是忠君报国思想,他起兵最主要目的是保护地主阶级的利益。
在曾国藩麾下所有人劝说他称帝中,有一个人洞若观火,与其他人劝说不同,这个人始终保持沉默,他就是曾国藩的心腹幕僚赵烈文。曾国藩对赵烈文极其信任,两人也经常秉烛夜谈,赵烈文曾准确预言清朝的灭亡,"我估计,异日之祸,必先颠仆,而后方州无主,人自为政,殆不出五十年矣!"
赵烈文之所以没有劝说曾国荃称帝,是因为他看到了关键点,随着曾国藩声望日盛,清廷已经对他有了防备。按理说,湘军攻陷的区域,应该都是曾国藩的势力范围。实际上,曾国藩能够直接指挥的湘军部队不到12万人。
就是这12万人中,也是派系林立,死忠只有曾国荃的五万人。晚清政坛黑暗,覆巢之下岂有完卵,湘军在攻陷天京后,曾国荃的五万湘军也逐渐丧失了进取之心。另外,曾国藩学生李鸿章手中的淮军,曾国藩就不能直接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