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难看出,欧盟的问题在于,它既想保持对华经济合作,又想在战略层面表现出"强硬独立",结果往往陷入矛盾。法国和德国的态度就是典型案例。法国希望欧盟考虑所有对华报复选项,甚至不排除动用"反胁迫机制";而德国也承认"不排除核选项"。当前,德国经济疲软,法国国内政治压力山大,两国都需要在贸易问题上展示"存在感",于是中国就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此外,欧盟内部的焦虑,还与稀土产业链息息相关。稀土被称为高科技产业的"粮食",从智能手机、风力发电到战斗机制造都离不开它。中国长期在稀土开采和精炼环节拥有主导地位。对欧盟而言,这种依赖让它既需要中国,又担心被"卡脖子"。当中方依法加强稀土出口管制时,欧方立刻将其解读为所谓的"政治手段",这种反应恰恰暴露出欧洲自身的脆弱。
回望中欧关系这几年的变化,可以看到一个明显的趋势:那就是欧盟在中美之间左右摇摆。特朗普重返白宫后,欧洲企业因关税政策蒙受巨大损失。如今,美国对华科技限制延伸到盟友层面,欧洲被动卷入博弈。欧盟一方面不想完全依附美国,另一方面又缺乏独立应对中国的战略能力。于是,每当中美关系波动时,欧盟就会被迫表态,通过对华施压来平衡内外矛盾。这次制定"报复清单",本质上就是一种政治操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