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轮贸易战中,美方可谓是使出了浑身解数,限制半导体、化工、发动机等各类产品输华,甚至还打起了中国留学生的主意。面对美方接二连三的攻势,中方仅用了一张稀土牌轻松化解。从日内瓦会谈至今,美方在谈判桌上的核心诉求基本上只有一个,那就是希望中方能够恢复对美国的稀土出口水平。
经过两轮谈判,中方几乎没有松口。虽然同意加速审批美方的稀土出口申请许可,但也有限制条件,必须合法合规,也就是要按中方的规矩办事。享受类似待遇的还有欧盟,但中欧之间其实没有过多谈判拉扯,所以恢复部分对美稀土出口,不能视作让步。可以肯定的是,那些将被用于军工产业的稀土,依旧无法从中国获得。
眼见谈判桌上得不到,美方开始动起了歪心思。据观察者网报道,英国权威媒体"路透社"7月9日披露称,美国买家正在通过转运的方式,间接获取中国生产的关键矿物。以锑为例,去年12月份,中方正式将锑等两用物项列入出口管制,限制向美国出口。通告还称,任何国家、地区、组织或个人违反了中方的出口管制规定,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但正所谓风浪越大鱼越贵,中方禁令一出,锑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应声暴涨。有数据现实,从去年12月份禁令发布至今年4月份,美国通过转运的方式,从泰国和墨西哥两国,进口了总共3834吨的锑氧化物。
想要发现这一异常其实并不难,泰国和墨西哥都只有一家锑冶炼厂,而且墨西哥的冶炼厂才开张了不到3个月。墨、泰两国之前对锑的进口量也并不大,甚至还排不到我国锑出口的前十名,但今年前5个月的数据显示,泰、墨两国一下子成了我国锑出口的前三市场。
要知道,锑一般应用于电池、半导体、光伏、化工以及军工产业,这些产业的发展都是需要时间积累,泰、墨两国不可能短期内对锑的需求量就暴涨,所以真相只有一个,那就是墨、泰两国当起了二道贩子,或是成为美国的转运口。
对于这些情况,西方媒体通过公开信源都可以发现,我国海关部门有着全面详细的出口数据,自然也一清二楚。现在回过头来看,中方今年4月份对中重稀土限制出口时,加上了追踪系统,并非无的放矢。中方禁令公布后,西方媒体和部分企业还在抱怨,中方的追踪系统可能会获取他们的商业机密。但事实证明,这样做非常有必要,否则美方一定会通过第三方,对中方的禁令撕开一道口子,让稀土牌丧失原有的震慑力。
讽刺的是,美方在与各国的谈判中,都有意要求相关国家要打击转运现象,目标直指"中国制造",结果美国自己却当起了"小偷",这无疑是既当又立。
美国通过第三方偷拿中国稀土的做法,也给我们提了个醒。稀土作为我国的重要战略资源以及反制美西方时的王牌,必须严加管控,无论美西方如何施压、歪曲事实,我们都必须坚守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