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对于一些家庭来说,曾是安稳与未来的保障。然而,踏入新的一年,这些家庭可能会发现,他们所依赖的这个数字,不再像过去那样可靠。
从去年开始,社会开始流行"省钱风",人们不再去攀比包包的价格,"奶茶袋子就挺好"成为口头禅。
人们也不再去攀比拥有名牌产品,便宜、舒适、性价比成为主流。
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将财富"攥"在手中,存在银行,减少消费以求稳妥。
这种看似稳妥的行为其实也不稳妥,因为从明年开始,个人存款超过30万以上的家庭不得不面对"三大麻烦"。
麻烦一:银行存款利率不断下调,利息收入减少。
这几年,银行的存款利率都在不同程度下调,这可让不少存钱的朋友们感到有些头疼。
就拿一年期定期存款来说,利率从1.45%降到了1.35%,二年期降到了1.45%,三年期和五年期也分别降到了1.75%和1.80%。
这利率一降,咱们的利息收入可就缩水了。举个例子,如果你存了30万,按原来的1.45%算,一年能拿到4350元的利息。
但现在,按新的1.35%算,一年只能拿到4050元,这就少了300元。别小看这300元,要是存的时间长,累积起来也不是个小数目。
活期存款的利率也跟着下调了,这意味着咱们的存款收益又得打个折扣。
这种利息收入的减少,可能会让一些家庭开始重新考虑他们的储蓄策略,毕竟谁都希望自己的钱能保值增值。
面对这种情况,咱们可能得好好想想,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存款跑赢利率下调的影响。
麻烦二:通货膨胀:让钱越来越"不值钱"。
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明显可见的通货膨胀。作为储蓄大国的中国国民,喜欢将家庭的资金收入存在银行。
尤其是经历过"口罩"阶段的三年大变动,人们对于经济资金的预防意识更强,"多存钱,少消费"成为很多家庭的首选。
但目前的现实情况就是,为更多刺激消费,刺激各行各业的发展,推动经济的持续向好,银行在逐步下调存款利率。
想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更多的储蓄资金变为流动资金,缓解经济的疲软发展,形成社会经济的良性循环发展。
个人存款超过30万的家庭就目前来看,似乎拥有抵抗家庭资金危机和风险的能力,但通货膨胀带来的货币贬值成为个人和家庭无法掌控的隐患。
最近黄金价格的疯涨,也让不少家庭开始担忧货币购买力下降的风险。
物价上涨,存款利率下降。
当货币的购买力下降,那手中目前的存款便会"打折扣",需要思考"让钱生钱"的家庭理财模式。
麻烦三:存款贬值,投资增值无门。
无论是房产,还是股票债券市场,甚至保守型基金等等,可以说在前些年,是普通人投资升值的主要渠道。
现在再看看这些行业,资本的大手早已覆盖每个角落,普通人再玩股票,几乎相当于填坑而已,另外,很多人专业知识有限,只不过当初就是更风,实际上对于里面的原理缺乏深入的学习和理解,只是站在了风口上。
如今风口不在了,那么投资增值更考验一个人的智慧和远见,有着更高的要求了,30万存款想快速增值,真的是相当难的。
建议:理性投资,多学习,参考相对专业人的意见,不跟风,不注重短期的快速
利益,更看中长期的投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