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开战!印军全部戒备,内阁宣布4重大决定矛头全指向巴基斯坦

2025-04-24 21:13  头条

本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发生恐袭事件,至少26名游客在袭击中丧生,且大多为男性。据目击者透露,他们所在的地方是一个名为帕哈尔加姆的小镇,这里风景优美,人送外号"南亚小瑞士",之前还是宝莱坞电影的御用取景地。

事发当天,游客们正在镇上的一片空旷地野餐。突然,山上的树林里传出一阵响动,随后枪手突然从林间窜出,对游客开枪。

枪手的目标很明确,主要针对男性印度教徒,但因为游客过于密集,且事发地点没有掩体可以躲藏,除了印度教徒,也造成了其他伤亡。

袭击结束后,枪手立刻逃离了现场。驻扎在当地的印度军队和警察随即展开联合行动,据说还跟恐怖分子发生了交火,造成一名印军士兵死亡。

恐袭发生时,印度总理莫迪正在沙特进行访问,闻讯后立马中断行程回国。他在社交媒体发文谴责针对游客的恐怖主义行径,并承诺将枪手绳之以法。

莫迪很生气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纷纷发声谴责,但考虑到克什米尔地区的敏感性,并未深入触及当地的政治争议。古特雷斯倒是提了一嘴,但也只是说希望通过政治手段解决冲突,暗示以暴制暴并非良策。

相比之下,美国和以色列这对亲密盟友的表态就要强势多了。

特朗普在社交平台上写道,克什米尔的恐袭事件令人不安,美国将全力支持印度人民和总理莫迪,与其一起打击恐怖主义。以色列外长萨尔也表达了类似的立场,这符合美以一贯的"反恐战略"。

值得一提的是,特朗普在声明中特意将克什米尔和印度的反恐事业联系在一起,很难不让人认为他是在借机拉拢印度,毕竟域外国家提到克什米尔地区时,措辞都很谨慎,避免引发不必要的外交争议。

特朗普力挺

要知道,在印度的国家叙事中,克什米尔问题向来被视为内政,特朗普身为美国总统,公然在这一热点问题上站队印度,除了迎合印度,或许也是想借机介入南亚地区事务,以实现拉拢印度打压中国的意图。

目前,美国正与印度进行关税谈判,特朗普试图说服印度在关税贸易上共同孤立中国。印度也在一定程度上释放了诚意,美国副总统万斯访印当天,印度宣布对进口的部分钢铁制品征收12%的关税,旨在抑制中国钢铁大批涌入印度市场。

但要想让印度彻底倒向美国,光靠关税谈判是远远不够的。在国际政治中,印度向来擅长骑墙,两边得利,再加上中印贸易往来密切,不可能因为美国几句话,印度就贸然得罪中国,肯定还需要一些其他的好处。

而特朗普在此次克什米尔恐袭事件中力挺印度,就是一个很好的契机。毕竟,印度方面普遍认为这次袭击得到了巴基斯坦的暗中支持,印度一名前军官更是公然指责巴基斯坦武装部队策划了袭击。

受害者家属

事发后第二天,印度宣布对巴基斯坦的报复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停止河水共享、关闭两国边境的检查站、暂停向巴基斯坦公民发放前往印度的签证、驱逐部分巴基斯坦驻印度外交官等。

印度政府的做法,符合莫迪一贯的套路,即通过对外部势力的强硬表态,来强化其"政治强人"的形象,大打民族主义牌,以凝聚民意,同时转移国内矛盾--美印关税谈判期间,因为不满政府对美国的妥协,印度农民正在举行抗议活动。

在对外层面,印度试图淡化其在克什米尔地区的一些争议措施,巩固其打击"恐怖主义"的正面形象,并借美国的支持提升国际话语权。

自2019年以来,印度政府有计划地向印控克什米尔地区迁移人口,引发当地民众不满。宣称对袭击负责的"克什米尔反抗军"也提到了这个原因,表达了对印度政府改变当地人口结构的不满。

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

尚不清楚巴基斯坦是否与此事有关,但这次袭击发生在万斯访印、莫迪访问沙特之际,未免也太巧了点。袭击力度之大,更是自2019年普尔瓦马袭击事件以来,伤亡最惨重的一次。

而在2019年那次袭击事件中,印巴两国一度爆发空战,差点演变成全面战争,这次同样可能引发印巴之间的军事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