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短暂,世事无常。谁都无法预知生命的走向。生离死别是谁都不愿意经历又不得不经历的事情。
突如其来的离别总会将人打得措手不及,面对身边人的离去无论多难过,都得擦干眼泪继续生活。有人觉得人生是漫长的,就有人认为人生是短暂的。
有些感情在尚未遭遇考验的时候显得十分普通,但在经历分离或打击的时候其中的深情便格外沉重。
关于生死,《百年孤独》里这么写:"父母是隔在我们和死亡之间的帘子。你和死亡好像隔着什么在看,没有什么感受,你的父母挡在你们中间,等到你的父母过世了,你才会直面这些东西,不然你看到的死亡是很抽象的,你不知道。亲戚,朋友,邻居,隔代,他们去世对你的压力不是那么直接,父母是隔在你和死亡之间的一道帘子,把你挡了一下,你最亲密的人会影响你的生死观。"
亲人离世是谁也逃不开的悲伤。生而为人,无论多大岁数,多么坚强,在亲人离世的时候都会格外悲伤,有的人嚎啕大哭,有的人精神恍惚,还有的人陷在悲伤的情绪中迟迟不能走出。
除了以上的表现,还有一种人完全不哭,淡定自若,有如此表现的人往往属于以下几种情况。
1、悲伤过度,欲哭无泪
前几天,朋友的母亲去世了,我参加了告别仪式。
朋友的几个兄妹哭成一团,扶也扶不起来。
而朋友,默默的站着,一脸的平静,好像身边所发生的一切跟他无关似的。
周围的人都向朋友投来另类的目光,好像她就是个不孝子似的。
其实朋友的老母亲痴呆好几年,别的儿女各种借口不可靠近,唯独朋友,毫无怨气的伺候到母亲终老。
面对着母亲的去世,朋友心里也很悲伤。
但是他对母亲的悲伤并不是体现在泪水上。
而是把它深埋在了心里,无法用言语和泪水来表达。
一个悲伤过度的人,眼泪都哭干了,可以说是欲哭无泪。
把母亲送走了之后,朋友一个人关在房间里,那眼泪呀就跟断了线的珠子似的,停不住了。
其实哭不哭并没有什么对错之分,重要的是咱们真心实意的把老人送走了。
老人能安安心心的走,对于我们来说就是莫大的慰藉。
2、关系淡薄,感情不深
"血缘"这两个字将我们与亲人紧密的团结在了一起。
仅仅是因为血缘关系,但并不意味着具有深厚的情感。
有些人,与亲人之间的纽带淡薄如水,甚至都没有共同生活的点滴记忆,哪来的平常的深厚情意。
同事自打出生之后,就一直是奶奶照顾着,奶奶艰辛茹苦的把他养到了18岁。
这漫长的18年来,同事的母亲因为和父亲离婚,很少过来看同事。
后来同事考上了大学,母亲听到此事后,才上门过来认这个儿子。
母子两个的关系就这样不淡不咸的交往着。
母亲后来得了重病,同事也去伺候了。
后来同事的母亲去世后,同事一滴眼泪都没有掉。
同事说,我已经把我应有的责任尽到了,至于悲伤,因为没有那么深厚的感情,我真的哭不出来。
对于同事来说,母亲的去世,他心里面完全能够承受。
在面临生死时,情感淡薄的关系会暴露无遗,往往会让他们更加冷静和理智的对待。
其实这些人并不是冷漠,而是在时光的流逝中没有体会到温暖与幸福。
由于没有深厚的情感,所以他们也无法感受到切肤之痛,因此也没有泪水用来抒发情感。
3、看透生死,坦然接受
人到中年,亲人离世,是每个人都绕不开的话题。
孔子告诉我们:不知生,蔫之死。
死亡是生命的最后归宿,每个人都会走到这一步。
因此,对有的人来说,他们面对亲人的离世时,就会表现的非常平静。
发小说,他的爸爸最后几个月躺到床上的日子并不好过。
发小知道,爸爸不想躺到床上,想过正常的生活,可是病魔却如此的折磨着他。
发小那时候想:如果爸爸能去世,也就不会受如此的罪了。
半年之后,发小的父亲去世后,发小并没有流露出太多的悲伤。
我们的生命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就不断的走向死亡。
发小深知这一句话的含义,也早已经看透了死亡。
所以在面对他父亲离世时,他不再把死亡看作是一种恐怖的结局,而看作是生命自然结束的过程。
这种人,往往把生死看的很透,所以他们往往不会掉眼泪。
平静如水的看待生死,满腔热情的对待生活,这世界,我们来过,也就没有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