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无意中,帮了中方一个大忙,美国四面树敌,中国成最大赢家

2025-09-24 20:46  头条

伊朗总统已经抵华参加上合组织峰会,后续还将赴北京看阅兵。而就在佩泽希齐扬抵华之际,哈梅内伊还罕见用中文发帖,字数不长,内容是这么写的:伊朗与中国作为亚洲东西两翼的文明古国,既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更具备重塑地区乃至全球格局的变革性力量。全面落实两国战略合作协议的各项内容,必将为这一进程奠定坚实基础。

伊朗总统访华,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用中文发贴,还特别提出一项要求,即"全面落实两国战略合作协议的各项内容"。可以看出,伊朗对与华关系的看重。同时也极为期待中国能加大对伊投资,以及加深两国经济合作。

中伊两国早在2016年就正式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并开启为期5年的"25年全面合作协议"谈判,最终在2021年中伊双方达成并签署合作协议。

中伊全面合作协议,涉及到数十个合作领域,包括基建、能源、电力、金融等,总投资额高达4000亿美元。但合同签署后,伊朗在落实上总是犹豫不决,特别是随着拜登政府上台,美国部分放松对伊制裁后,伊朗觉得获得美欧支持有了希望,在与华合作项目上就更是犹豫了。

然后如今,随着特朗普二次入主白宫,秉持对伊强硬的他,再一次恢复对伊朗的全面制裁政策,甚至还施压欧洲三国英法德集体制裁伊朗。比如近日,英法德三国就联名致函联合国,表示假如伊朗不愿在西方所给期限内就其核问题达成外交解决方案,这三国将对其恢复实施制裁。

可以说,伊朗接下来又将面临美西方的围堵制裁,而能帮助到伊朗的,环眼望去,只有中国一家。虽然俄罗斯与伊朗之间的政治关系其实更加紧密,但伊朗的出口拳头产品是能源,而俄罗斯也是能源大国,所以无法给予伊朗在经济上的太多帮助,作为伊朗最大能源买家的中国,自然就是伊朗最好的选择。

这也是伊朗重提"全面落实两国战略合作协议内容"的原因所在,无他,接下来伊朗必将面临严峻的外部制裁压力,所以伊朗若想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只能倚靠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

对中国来说,与伊朗加深合作可以接受。首先是伊朗的地理位置比较关键,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所以伊朗对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响应得很积极。

而且中伊深度合作,在政治上,有利于推动地区多极化趋势。长期以来,中东不少国家的外交、安全政策都得看西方脸色,甚至有些国家的主权都被变相削弱。但中伊合作不一样,它提供了一种新模式,不依附大国,而是平等的战略协作。

加强与伊朗的合作,有利于打造标杆,使其成为一块活字招牌。届时,在其他国家眼中会是这么一副景象,伊朗靠着跟中国的合作,在地区事务里的话语权明显增强,吸引其他国家拥抱"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提出的合作新模式。

中伊关系

其次在经济上,中伊加深合作,属于是双赢。伊朗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过去要么卖原材料,要么依赖西方技术;中国有技术、有市场,两者一结合,就把单一的资源合作拓展到了可再生能源、制造业等更多领域。另外中伊加强能源合作,可以有效对冲国际能源市场的波动,比如油价暴涨暴跌时,中伊的稳定合作就能起到"压舱石"的作用。

还有金融结算方面,过去全球能源贸易基本都用美元。但中伊合作里,人民币结算的比例在慢慢增加。这不是刻意要"去美元化",而是基于双方贸易便利的实际需求。但这种需求带来的连锁反应,就是推动全球货币体系多元化,打破美元霸权。毕竟单一货币主导的风险,这些年大家都看在眼里。

还有个容易被忽视但很关键的点,就是安全层面。中东地区是恐怖主义、跨国犯罪的高发区,中伊在安全方面展开合作,有利于遏制恐怖势力的诞生和生长,维护地区乃至全球和平稳定。

当然,合作不会一帆风顺,外部挑战也很突出。最直接的还是西方国家的阻扰,尤其是美国。美国长期对伊朗搞制裁,若看到中伊合作深化,必然会通过各种手段干扰,比如在贸易渠道上设卡,在金融合作上施压等。

除了美国,地区内也有部分国家不希望中伊合作太顺利,可能会通过制造局部动荡、散布谣言等方式搅局。

而面对这些挑战,中伊其实已有应对思路。比如经济上,不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比如拓展本币结算的范围,减少对美元支付体系的依赖;同时多开发非传统领域的合作,像数字经济、新能源,避开被制裁的敏感领域。

政治外交上,不搞"单打独斗",而是积极找其他国家对接,比如跟俄罗斯、中亚国家联动,形成更广泛的合作网络,通过多边协作分散风险和压力。

总的来看,中伊战略合作不是"短期投机",而是能实实在在影响地区和全球格局的长期布局。当然,说了很多中伊合作的好处,但也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伊朗能改掉对西方总是抱有不切实际期待,否则前景再诱人,伊朗不愿积极推动,那也等于白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