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8日,也门首都萨那国际机场发生的一幕震惊世界:以色列战机在炸毁胡塞武装控制的最后一架民航客机前,向飞机周边发射两枚导弹作为"警告",迫使机上乘客通过逃生滑梯紧急撤离。
这场被以色列国防部称为"精准打击恐怖分子运输工具"的行动,却因"先预警后摧毁"的戏剧性过程,将中东地区复杂的军事、政治与人道矛盾推向舆论风口。
一、一场"人道"与"暴力"的悖论
据现场监控及目击者描述,这架原计划飞往沙特吉达的也门航空客机,在起飞前突然遭遇导弹袭击。以军先发射两枚导弹击中跑道附近区域,引发机场警报系统启动,乘客在机组人员引导下通过逃生滑梯撤离。
随后,第三枚导弹直接命中客机机身,第四枚导弹则彻底摧毁跑道。以色列国防部长卡茨公开宣称,此次行动针对的是胡塞武装"用于运送恐怖分子的飞机",并强调"所有乘客已安全撤离"。
然而,这一说法引发广泛质疑。胡塞武装指责以色列"以平民为盾牌",国际航空组织则指出,即便乘客提前撤离,空袭对机场基础设施的破坏仍可能导致后续航班延误,甚至威胁到人道主义救援物资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