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恰逢双节,顺丰又做了一件看似"感性"却深具战略深意的事。
9月25日,不少顺丰员工在社交媒体晒出红包截图。据悉,这是顺丰总裁王卫以个人名义,向服务满10年以上的老员工发放的"感谢金":工龄10至15年的员工每人1000元,15至20年的每人2000元,超过20年的则获3000元。据内部估算,此次受益员工超10万人,总金额高达1.2亿元。
此次王卫自掏腰包发放的"感谢金",不仅是对十余年来默默坚守的"长期陪伴者"给予的情感致敬与物质回馈,更是一次深情与长情的双向奔赴。而这背后,折射出的正是顺丰价值观的核心--长期主义不只体现在战略与增长,更落脚于"人"的温度与沉淀。对顺丰而言,真正的长期,既关乎企业发展,也关乎与员工共成长的每一步。
在"发展"层面,顺丰所追求的长期价值,远不止于市场份额与利润增长,而是企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与经营韧性。面对当前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产业、商业流通和物流都在不断演变,客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增强人的能力、提升组织效率更好适应变革,对于顺丰长期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而在"人"的层面,顺丰的长期主义,是"人的沉淀",更是"与员工共同成长、共享价值"。正如王卫多次强调:"员工是顺丰最宝贵的资产。" 而这批服务十年以上的员工,正是顺丰长期主义的最佳见证者,理应分享公司发展的红利。这次"感谢金"的发放,既体现顺丰对"人"的重视,对员工的尊重与关爱,也是长期主义价值观最柔软也最坚定的落地。
顺丰的长期主义,是温情,更是战略
近一年来,顺丰持续推进战略调整与创新变革,但任何战略的落地,最终都离不开"人"的执行。正如王卫在"2024年全球可持续交通高峰论坛"上所强调:"一个企业真正要变,一定是从精神层面开始。" 这句话,正是理解顺丰当下转型路径的钥匙。
今年上半年,顺丰在官网正式更新企业文化,确立"以客为先、以诚为道、以爱为本"三大核心价值观:
- 以客为先:客户需求是"创新之源",追求超越预期的服务体验;
- 以诚为道:诚信是"基业长青之源",是道德底线,也是经营基石;
- 以爱为本:员工是"价值创造之源",必须持续提升其获得感与幸福感。
这三大价值观,构成了顺丰精神变革的基石。而这次"感谢金"的发放,正是"以爱为本"的具象化实践--顺丰没有忘记那些默默耕耘的的坚守者,而这些员工,也反过来成为企业文化的坚定传承者。
回望过往,这并非顺丰首次以"红包"形式表达对员工的感谢。2017年上市之际,王卫向全体员工发放金额不等的红包,从1888元到15000元,总支出约10亿元;2020年,王卫又自掏腰包近5亿元,为每位员工发放888元慰问金;2023年,在顺丰成立30周年之际,王卫再次发放近亿元红包,向数十万员工致谢;今年春节期间,顺丰更是投入8亿元,用于激励与关怀坚守岗位的员工。
每一次激励,都是一次文化的强化。这种以价值驱动为核心的激励机制,其长期优势正不断显现:团队越稳定,服务标准越能落地;员工越有归属感,客户体验才可能持续提升;企业越愿意为长期投资,竞争力才会越来越强。
在精神共识建立之后,顺丰持续推进了战略重构与组织激活。正如王卫所言:"有了精神层面的共识,才能重新梳理战略、产品定位和组织模式等。" 顺丰的"变",从来不是盲目的调整,而是从内而外的系统性重构。
为此,顺丰持续加大内部授权,赋予一线更多经营决策权,并配套强相关的激励机制。例如,迭代巴枪、无人车等工具,降低劳动强度;通过转运中心"集中包装"、"安检兜底"等功能建设,为小哥减负增效;同时,通过系统性举措支持小哥提升学历与职业技能,拓宽职业发展空间,助力其实现自我价值。
这些举措,本质上是在构建一种深层次的"长期主义"--它超越了简单的雇佣关系,指向一个以员工为中心、以组织韧性为支撑的价值共同体。这也印证了一个深刻的逻辑:在快递行业竞争日益白热化的今天,持续领先的决定性因素,已不再仅仅是网络或技术的硬件优势,而是人的能力提升与组织效率的持续进化。
顺丰的变革,归根结底,是一场以人为中心,融合先进管理理念与深厚人文关怀的系统性升级。它告诉我们:真正的长期主义,既要有战略的定力,也要有对人的温度。而这两者,在顺丰,正悄然融为一体。
走在前列的底气,是成熟与定力
行业在变,技术在迭代,客户需求日益多元。但顺丰始终走在前列的底气,从来不是依赖某个风口或单一优势,而是那份对长期主义的坚持。
翻看顺丰近年年报,"可持续健康发展"、"经营韧性"几乎成为固定关键词。正如2025年半年报所言:"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顺丰依托扎实的业务底盘,始终坚持可持续健康发展,持续筑牢增长韧性。"无论是推动可持续发展,还是构建有韧性的供应链体系,我们看到的不仅是顺丰战略视野的升级,更是企业在全球变局中的成熟定力与长远价值。
这种韧性,体现在多个维度:
其一,夯实网络底盘。持续优化"质量、时效、成本"三要素平衡,精简骨干网络结构,灵活整合内外部资源,深化多网融通,提升整体运营效率与弹性。
其二,构建全球供应链底座。鄂州货运枢纽全面投入运营,打造全球航空货运核心节点;加密国际航线,升级清关能力,拓展海外仓网,持续完善全球关键资源布局,全面提升跨境履约的稳定性。
其三,科技赋能释放增效潜力。广泛运用AI、大数据、自动化设备与智能调度系统,推动全链路降本增效,让技术真正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引擎。
其四,激活组织与人才机制。通过组织变革激发一线经营活力,实施"共同成长持股计划"、发放"感谢金"、完善小哥关怀体系,构建多层次、长周期的激励生态。
这些动作,短期看是成本,长期看是护城河。它们共同指向一个目标:构建企业韧性--即在不确定性中保持稳定增长的能力,并为五年、十年后的布局埋线。
尤其是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下,市场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确定性"。而顺丰用一场"小而美"的激励,再次重申了它的底层逻辑:真正的确定性,来自于对人的尊重、对时间的敬畏、对长期价值的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