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旭华:我们的工作开始是希望苏联援助的,派两个代表团,到苏联去谈,谈不下来,他闭口不谈这个事情,然后1949年我们建国的时候,1959年建国十周年,赫鲁晓夫带人到中国访问,毛主席跟周恩来又正式向他提出来,希望他帮助我们国家研制核潜艇。
赫鲁晓夫很傲慢,在他的回忆录上他这样讲,中国想造核潜艇,简直是异想天开,他的原话是异想天开,不可能,然后他拒绝了中国的要求,说核潜艇技术复杂,要求高,牵扯面广,研制周期长,花钱多,你们中国没有能力来搞这个事情。我们苏联有了,就可以保护你们,要求给我们建立两个舰队,中国的港口基地给苏联的核潜艇用。
所以毛主席非常生气,我好不容易中国解放,现在港口基地又要让给你们来管了,所以他就提出来说,我们下决心,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一万年也要搞出来,但是对于黄旭华他们来说,一万年实在太长,而要想突破,必须跨过对核潜艇的知识壁垒。进入29人队伍之前,黄旭华只有些常规动力潜艇的知识,出身于造船专业的他,对核动力更是陌生。一无图纸,二无资料,更没有外国专家指点迷津,其难度可想而知。
记者:都不懂这个东西,怎么做呢?
黄旭华:第一,从调查研究入手,
记者:怎么调查?
黄旭华:美国搞出来之后,报纸专栏、杂志上有好多,但是第一,零零碎碎的,第二,虚虚假假的。我们调查研究,我提出来每一个同志,我们要求所有的同志,每个人搬三面镜子出去,第一面镜子叫做放大镜;第二,用显微镜把它放大,看看里面到底什么东西;第三面镜子很重要,叫照妖镜,因为它虚虚假假,你不要上当,拿一个照妖镜把它搞清楚,哪个是真的,哪个是假的,我们把全世界的资料收集,自己加以分析。
记者:从这些公开的资料里面能够勾画出来。
黄旭华:零零碎碎的,各种各样的,把它搞出来,最后还不晓得从什么地方,核潜艇的玩具模型,这个玩具模型,小的这么小,大的大概这么大,里面的布局非常精细,打开了,我们把它拆开来。
记者:从一个模具能够推导出?
黄旭华:然后给我们搞的资料,找出图纸相对起来,基本上比较吻合,就增加我们的信心了,核潜艇大概需要这个,需要那个。
很难想象,中国的核潜艇研制工作是从核潜艇玩具模型一步一步开始的。黄旭华碰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潜艇的形状。可不要小看这个形状,它对于在阻力很大的海水里航行的潜艇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黄旭华选择了难度很大,却是当时最先进的水滴线型为艇体的形状。事实上,对于核潜艇的外形,美国利用了10年时间,经历了"常规动力水滴型--核动力常规型--核动力水滴型"三部曲。前苏联更是经历了迂回曲折的六部曲。而中国则要一步到位。
黄旭华:当时人家就说,美国走了几步才赶上去,我们的条件比它差,我们也应该一步一步走。这是很大的争议。因为我在这个事情上,我在上海交大带了几个同志,做了很多模型实验,事后还得报到上边去,聂元帅讲了一句话,说不要搞了一个不三不四的,既然有把握,应该一步跳过去。我们第一条艇,比美国,比俄罗斯苏联的快两倍,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