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社会政治学家杜金,日前在中文社交媒体上表示:
"我想告诉中国朋友,在台湾问题上,不要犯俄罗斯人在乌克兰问题上犯下的错误……我必须承认,刚开始很多俄罗斯人,包括我自己在内,对俄军太过自信,相信俄军在半年内就能完全取得军事上的胜利。"
【杜金:刚开始很多俄罗斯人,包括我自己在内,对俄军太过自信】
"但最后我们发现,俄军的问题比我们想象得多;而自2014年以来,乌克兰却已经培养出了一支有战斗力的军队。"
"虽然普京现在带领俄罗斯获得了一些胜利,代价也是惨痛的,但至少普京这一次没有错过机会,迟来的机会也好过没抓住机会。"
"就台湾问题而言,我认为也许已经有一些晚了,但说不定也正合适……我想提醒中国朋友们,时机很重要。"
"2014年,俄罗斯曾错过时机:亚努科维奇的合法政府被推翻了--俄罗斯不仅师出有名,又可以在军事上轻松击败乌军,但普京听信了一些亲西方的叛徒的话,导致如今俄军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杜金的观点就是:俄罗斯打乌克兰打晚了,中国别犯同样的错误】
总结下来,这位"普京国师"的观点就是:普京打乌克兰打晚了,中国在别犯同样的错误。
事实上,杜金前半部分的观点并非"原创",其实就是重复普京的话。
去年12月,普京就曾表示,发起"特别军事行动"的决定是在2022年初做出的,而他本来应该更早做出这一决定。如果他能事先知道后来发生的事情,那么他就会更早为冲突做准备。
杜金则在此基础上将类似观点引申到台湾问题上,尽管他强调"最终由你们决定",但实际上,他还是更倾向于暗示"晚打不如早打"。
他说:"太早是糟糕的策略,但太晚可能更糟……太晚更可怕。"
【普京:本来应该更早做出"特别军事行动"的决定】
但实际上,杜金这种将俄乌冲突的经验套用在台湾问题上的做法,本身就错得离谱。
一方面,乌克兰是公认主权国家,而台湾不是--这是最根本上的区别。
台当局所谓"邦交国"现在就剩12个了;而乌克兰这边,尽管普京一再否定乌克兰的国家地位,但在国际社会上,这并没有什么用。
另一方面,对俄罗斯而言,乌克兰问题的确是"越拖越不利";但对我们来说,却不是这样的逻辑,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岸之间的军事实力对比越来越大--1997年,台当局接收了首批F-16,而当时歼-10还没有首飞。
可现在呢?从歼-10一路改进而来,在印巴空战中大杀四方的歼-10C,战斗力甚至排不进解放军的前五。
【1997年,台当局接收了首批F-16,而当时歼-10还没有首飞】
另外,将乌克兰问题类比台湾问题,不仅犯政治上的忌讳,而且还犯逻辑上的谬误,刻舟求剑--老百姓平常聊聊无所谓,但杜金在中文互联网上好歹也打着"外国专家"的旗号,这着实不应该。
至于什么"亚努科维奇政府被推翻,俄罗斯师出有名""普京听信亲西方叛徒的谗言",更是让人忍俊不禁:当年主战派的斯特列科夫还劝普京不要打叙利亚,继续乌东内战呢,普京怎么不听,反倒把斯特列科夫打入冷宫,现在甚至让人进了监狱?
普京之前还将2014年没有打乌克兰归咎于"西方在明斯克协议上欺骗了俄罗斯"--但其实无论怎么找理由,他都是决策错误的第一责任人。
归根结底就是他当年自己不想打,8年后又速战速决不成,发现低估了对手的实力。
【杜金将乌克兰问题与台湾问题混为一谈,偷换概念】
言归正传,杜金在中文社交媒体上如此"语出惊人"的动机。其实并不单纯。
他将乌克兰问题与台湾问题混为一谈,偷换概念,试图在中文舆论场上建立共鸣,进而为俄罗斯在乌克兰的行动争取支持。
在社交媒体上发表暴论的策略,符合他一贯的手法,即通过媒体放大其地缘政治观点,将影响力扩展到学术圈以外,塑造有利于俄罗斯的国际叙事。
杜金的言论还有一个更深层的意图。自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以来,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了严厉的全面经济制裁,并向乌克兰提供了大量军事援助,导致俄罗斯深陷战争泥潭。
而如果此时台海方向爆发军事冲突,无疑将迫使美国及其盟友分散资源和精力,应对亚太地区的危机,从而减少对乌克兰的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10月巴以冲突爆发后,当时就有不少观点认为,这场冲突实际上对俄罗斯有利,莫斯科是真正的"最大赢家"。
往坏了说,杜金这番表态甚至有点"拱火"的意思在里面。
总之,不要臆测"统一时间表",更不要对此妄加评论。中国怎么做,用不着一位俄罗斯专家来说三道四,中间还夹杂各种私货--更何况这位"专家"曾经在自己的著作中大谈"如何瓜分中国"。
说实在话,有点过于幽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