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高原反应影响
众所周知,海拔每升高 100 米,含氧量下降 0.16%、气温下降约 0.6 摄氏度。震中所在的定日县措果乡平均海拔 4300 米,常年低氧、低压、低温。
一些人会对高海拔地区缺氧状况产生生理应激反应,即高原反应,主要表现包括头痛、头晕、食欲缺乏、呕吐、心悸、气短等,部分重症患者甚至会有心律失常或短暂性晕厥。若未得到及时治疗,可能发展为严重的高原肺水肿或高原脑水肿。
持续的低温会加剧人体缺氧的症状,影响救援人员的感知力、注意力、思维判断力、人体机能系统等。如果保暖措施不到位,还会出现皮肤苍白冰冷、轻度颤抖、心跳呼吸减慢、血压降低、意识障碍等失温症状。高海拔带来巨大的生理挑战,地震应急救援人员不仅要应对低温、低压、低氧的恶劣环境,还需克服各种身体不适,防止影响工作效率和持久能力。
3.通讯影响
低温寒冷等恶劣天气条件,对电池、蓄电池类通信设备、器材、车辆等影响较大。一些通讯线路、设备在地震中损毁,导致与救援指挥中心、其他救援人员和联系。专业人员前往灾区,以及现场抢险保通修复都面临巨大挑战。此外,无人机的续航能力也会缩短。这些都可能会影响现场工作人员的通讯、灾情调查勘察和上报工作等的进展。
高寒地区
应急避险与救援工作怎么做?
1.谨防低温失温造成伤害,做好保暖御寒
保暖至关重要。对于灾区人们,尽量找安全的室内避难场馆躲避,搭建活动板房,租用集装箱,避免直接暴露在寒冷的环境中。如果无法找到室内避难所,可以准备保暖帐篷、睡袋、防潮垫、保暖服、硬纸板铺泡沫盒等进行御寒,这些方式可减少身体热量流失,有效减少低温带给人体的伤害。
此外,准备各类取暖设备,如火炉、取暖炉、暖风机等。在使用取暖设备时,要注意用火、用电安全,加强巡查,防范一氧化碳中毒和火灾等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