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克疾:美印经济学家联手给印度提了个建议,这咱得支持啊

2024-12-17 14:30  观察者网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毛克疾】

最近花四天时间,读完了印前央行行长拉詹(Raghuram Rajan)和宾州州立大学教授兰巴(Rohit Lamba)合著的《突破成见》一书。这本书讨论了一个有关印度前途命运的核心问题:印度发展到底靠制造业,还是服务业?


在书中,两位作者主张印度走制造业发展路线是死路一条,必须走服务业立国之路,而且是高端服务业。理由有三:

一是制造业附加值太低。作者援引"微笑曲线"理论进行论证:前端的设计,后端的销售都比制造环节附加值高,因此印度没必要搞吃力不赚钱的制造业,直接一步到位,搞微笑曲线两端的高附加值服务业。

二是制造业赛道过于拥挤。中国一家就把全球劳密制造业吃干净了,剩下空间又被越南、孟加拉国瓜分,因此印度真想抢也很费力,而且就算抢到手了,也不能确保未来产业升级就能顺利。因此,印度还不如直接放弃制造业,换服务业赛道。

三是制造业对劳动力要求过高。印度绝大部分工人身体素质、文化水平都不符合制造业要求,客观上说连被资本规模化剥削的资格都不具备。因此,印度应该聚焦小部分能够参加高端国际分工的精英群体,再把红利通过涓滴效应扩散给普通老百姓。

说实话,拉詹和兰巴在印度也算学识渊博、全球视野的顶级专家了,但开出这种漏洞百出的昏庸药方,感觉实在掉价。讽刺的是,书名叫《突破成见》,但作者到现在还没有跳出对西方的迷信,还体现出一种印度婆罗门典型的好高骛远、高高在上。

高端服务业,真的能独立于高附加值制造业存在吗?咨询、金融、教育、法律,如果没有能源、军火、制药、航空的丰厚利润基础,还能繁荣多久?美欧日占据全球产业顶端的时候,印度尚可靠服务外包分一杯羹,倘若美欧日自己都不够吃,那印度凭什么参加顶端资源分利?难道就凭民主制度?

再说书中提到的"微笑曲线",这种理论就算放到西方的商业咨询本子里面也会被诟病--"就是因为资本家自私自利,只看商业利润,不看国家战略,整个西方才会陷入产业空心化"。没想到印度居然还有"国师"级的经济学家将此作为论据,还打算用来指导政策实践。

而拉詹在书中援引的例子就更加搞笑了:苹果市值是鸿海精密的50倍,那为什么印度不学苹果搞研发、设计、咨询、销售,而是要学富士康搞制造?印度"国师"有多脱离实际,真是可见一斑。

看完这书,有个感觉就是,以莫迪为代表的印人党执政集团,虽然土嗨、野蛮、神棍,但是从战略角度看,发展制造业的大方向绝对没有错--这是十亿级别经济体求生存、求发展、求富强的唯一道路。

但是在具体战术层面,莫迪政府背靠裙带关系,与财阀集团大搞暗室交易、分肥补贴,恐怕效果也不会太好,大概率复制当年进口替代策略的老路。与此同时,印度最需要的土地、用工、环保改革,都涉及"政治正确"问题,谁想改就相当于政治自杀。吃西方奶水长大的学者不敢说;留恋权利的政客,也不会提,只能让整个国家烂下去。

最后感到很庆幸的是中国政府拥有强大的战略定力,没有好高骛远追求产业高大上,扎扎实实从最低端做起,最后终于一步步摸到产业前沿。更感慨中国人民的勤劳坚韧,先是忍受剪刀差完成基本工业化,再勒紧裤腰带参加不平等的全球产业分工,最后终于取得产业支配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