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近乎"一边倒"的民意,折射出当代网民对"伪道歉"的零容忍态度。就像网友@正义小辣椒说的:"道歉要是能像撤回消息那么简单,还要警察干什么?"
深层次看,这场风波戳中了三个社会痛点:一是公众人物责任边界的模糊化,二是网络空间言论尺度的共识危机,三是"道歉经济"透支的社会信任。
中国人民大学舆情研究所的数据显示,2023年网络道歉视频的平均可信度已跌至29%,比三年前下降40%。这种信任危机,正在重塑网络空间的交往规则。
当"对不起"变成公关话术,当道歉沦为流量密码,我们是否正在见证真诚的消亡?值得深思的是,日本早稻田大学曾做过实验:90%的受众能准确识别道歉视频中的表演痕迹。
这说明群众的眼睛始终雪亮,任何投机取巧的"危机公关",终将倒在真相的照妖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