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高龄便会被亲戚杀了吃掉",古代游牧民族有哪些彪悍习俗?
《--【·前言·】--》
"男人高龄便会被亲戚杀了吃掉",这不是某部小说里的荒诞情节,而是古代游牧民族某些极端习俗的真实写照。
在那些残酷而充满挑战的岁月里,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与我们今天的理解截然不同。
这里,食物、权力和生存往往交织在一起,某些看似不可思议的行为背后,竟有深刻的文化与生存逻辑。那么,这样的习俗究竟有怎样的背景呢?
游牧民族的生存智慧
草原上的生活从不容易。游牧民族面对严酷的自然环境,发展出了与中原农耕民族截然不同的生存策略。
他们居无定所,跟随着水草的丰枯而迁徙,一年四季都在不断移动。这种生活方式造就了他们独特的社会组织形式--部落制。
每个部落都由血缘关系紧密相连的家族组成,在族长的带领下共同生活、狩猎和作战。
游牧部落的男性从小就开始练习骑马和射箭。
据史料记载,六七岁的男童就能熟练骑马,十岁左右已能猎杀小型动物。
"马背上的民族"这一称号绝非虚言,草原儿女几乎与马匹融为一体,骑射本领令中原人叹为观止。
一位汉朝使者曾记述:"北方儿童三岁习骑羊,五岁习骑马,七岁能射鼠兔,十岁射鸟兽,少年即随军出征。"
游牧部落的经济基础主要是畜牧业,他们饲养马、牛、羊等牲畜,不仅提供肉、奶等食物,还提供皮革、毛毡等生活必需品。
由于自然条件限制,他们很难发展农业和手工业,这导致他们在物质文明方面落后于中原农耕社会。
面对资源短缺,游牧民族采取了两种主要策略:一是南下劫掠中原富庶地区,二是与中原王朝建立贸易关系。
历史上,中原王朝常常通过和亲、赏赐或朝贡制度来安抚游牧民族,避免边境冲突。
汉朝时期著名的"丝绸之路",就是在这种背景下逐渐形成的重要贸易通道。
令人咋舌的丧葬习俗
在游牧民族的众多习俗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其独特的丧葬仪式。
这些习俗在现代人看来可能骇人听闻,但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却有着深刻的文化和宗教意义。
斯基泰人是历史上最早记载的游牧民族之一,活跃于公元前7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分布范围从黑海北岸一直延伸到内蒙古地区。
希罗多德在《历史》中详细记载了斯基泰人的葬礼。
当斯基泰国王死亡,他们会先将遗体内脏取出,用香草、香料填充腹腔,然后用蜡封住所有开口,防止腐烂。随后,遗体会被安放在一个装饰华丽的棺木中。
更令人震惊的是,斯基泰人实行严格的殉葬制度。
国王葬礼上,会有多名侍从、妃嫔和奴隶被杀死殉葬,以便在另一个世界继续侍奉国王。
这还不是全部,在葬礼一周年之际,还会选出50名健壮的年轻奴隶和50匹最好的马匹,将他们杀死并制成"守卫",环绕在国王墓周围,表示继续保护国王在来世的安全。
马萨革泰人的丧葬习俗则更加不同寻常。
这个部落认为,人最幸福的结局是在年老体健时死去,而非病死。
因此,当一位老人达到一定年龄(通常是70岁左右)且身体尚健,家人会举行隆重的告别仪式,然后将老人杀死,并与牛羊等家畜一起烹煮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