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FC-31原型相比,歼-35在气动布局、结构强度、航电系统及隐身涂层上已全面进化。尤其是在2024年,央视《淬火》纪录片公开了歼-35已在辽宁舰完成滑跃起降试验,同时又成功在福建舰进行电磁弹射测试,标志着歼-35已全面适应中国三型航母,实现"全航母通用",战术灵活性与实战部署能力跃升至新高度。
▲已经刷号服役的空军版歼-35A
从官方公布的参数和外观特征来看,歼-35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中型战斗机,而是具备重型舰载战机实力。其最大起飞重量可达30.8吨(未来换装涡扇-19后将突破35吨),空机重达14.5吨,具备8吨弹药挂载能力和超过1300公里作战半径。
在雷达系统方面,歼-35采用氮化镓T/R组件有源相控阵雷达,探测距离可达250公里以上;辅以EOTS光电瞄准系统、分布式孔径系统(EODAS)与被动红外探测装置(PIR),具备全域感知与远距打击能力。同时,其超音速飞行能力达到1.8马赫(未来将达到2.2马赫),隐身外形设计比F-35更加简洁流畅,内外兼修,是真正意义上的"海上隐身突击平台"。
▲对比歼-20可以看出歼-35的机体表面更加光滑简洁
对比美军F-35C,歼-35在多个关键性能指标上实现了对美制舰载隐身机的反超:例如在动力系统上,虽然目前歼-35仍使用改进型涡扇-13E发动机,但随着涡扇-19"黄山"发动机的成熟(加力推力12吨、推重比10),歼-35未来将实现更强推力、更大航程与更高速度。而F-35C采用单发F135发动机,可靠性与冗余性远不如歼-35双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