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风电产业为例,克罗地亚塞尼风电项目是迄今为止克罗地亚最大的风电项目,也是中国企业在中东欧地区投资的最大清洁能源项目。项目采用世界前沿的风电科技,装有 39 台单机容量 4 兆瓦的风力机组,总装机容量 156 兆瓦,年发电量约 5.3 亿千瓦时。这种合作模式正在向更多领域扩展。
从外部环境来看,美国对全球加征关税,迫使中欧寻求"去美国化"路径。欧盟计划与CPTPP成员国加强合作,而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深化与东盟、中东欧的联通。例如,双方可以在第三方市场形成供应链协同,这种"分进合击"的策略,既能规避对美直接冲突,又能逐步扩大共同利益圈。
图为苹果公司
当然,中欧构建"替代型供应链"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构建"去美国化"供应链绝非易事。欧盟汽车产业高度发达,像德国的大众、宝马等都是全球知名车企,然而,在关键零部件和技术层面,欧盟车企对美国存在深度依赖。在传感器芯片领域,德州仪器等美国企业的产品广泛应用于欧盟车企的各类车型,从胎压监测传感器到环境感知传感器,均有涉及。并且,谷歌的 Android Automotive OS 为车辆提供基础数据采集功能,这种技术依赖使得中欧构建 "替代型供应链" 困难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