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宝宝得到"回应式喂养",不仅从小有着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也会及时和父母建立起依恋感。语言能力和认知能力,都间接得到提升。
不过,"回应式喂养"还有很多细节需要家长注意。若您的宝宝还没出生,就提前记下来。若宝宝已经出生,尽快作出调整就不算晚。
"回应式喂养"要注意什么?其实并不难
回应式喂养其实并不复杂,家长只要在平时注意这几个细节,就会有很大改变。
首先,宝宝哭了不代表他一定饿了
每当糖妈提到"回应式"喂养或按需喂养时,就会有家长表示:"明白了,孩子哭了再喂奶",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
如果宝宝饿哭了,说明在这之前他已经饿很久了。
医学营养学研究所副所长汪之顼提出,哭闹是婴儿饥饿的最晚信号。等宝宝哭了再喂这种方法,应该避免,否则长期下来会增加哺喂困难。
吃奶的小婴儿,把手放在嘴边吮吸,看向妈妈的胸部或奶瓶,不停地抿嘴、咂嘴或舔嘴唇,都可能是饥饿的信号。
吃饱后远离RT和奶嘴紧,闭嘴巴看向别处,状态舒适悠然,是"饱腹信号"。
吃辅食的宝宝,看到食物时比较兴奋,尝试去拿食物,并主动探过头张开嘴巴,是饥饿信号。
把食物推开,紧闭嘴巴躲避勺子,并看别处,是"饱腹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