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资料图)
当美国深陷内耗,全球能源棋局正悄然重置。"大而美"法案成为特朗普重塑能源格局的铁腕工具:它提前终止多项清洁能源税收抵免,强制风能、太阳能项目缴纳年度租金,同时为油气行业大开绿灯--开放联邦土地与海域勘探权,未来15年仅在墨西哥湾就规划30次租赁拍卖,还削减了油气开采的特许权使用费。中国石油大学专家郭海涛指出,这短期虽会刺激美国油气产能,特别是天然气发电竞争优势提升,但代价是拜登绿色能源政策支柱的崩塌,长期碳减排目标面临破产风险。
全球能源安全的天平因此晃动。法案未限制LNG出口,美国低价天然气可能冲击欧洲、亚洲市场,削弱俄罗斯等资源国的话语权。金联创分析师高永录指出,这或将改变全球供应链布局,吸引国际资本涌入美国天然气项目。与此同时,国际能源巨头已闻风而动:壳牌抢购650万吨/年LNG资源,雪佛龙进军埃及地中海气田,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总裁陶菲克疾呼,在能源转型十字路口,"实用主义"比空谈目标更重要。
特朗普与马斯克(资料图)
历史总是充满了戏剧性反转。当特朗普为短期政治筹码沾沾自喜时,他亲手签署的法案已在美国社会撕开巨大裂痕,激起的制度性愤怒远超预期。马斯克以体制内反杀的方式开辟新战场,全球能源棋局因美国政策的剧烈摇摆而暗流涌动。
国际博弈场上,对手的战略失误往往是不期而至的机遇。当美国被内部分配撕裂、能源政策反复所困,其国际竞争力和战略定力正遭遇严峻考验。对中国而言,这未必是简单"躺赢",却无疑是一个需要冷静把握的战略窗口期--在全球能源转型与地缘政治重组的关键时刻,保持定力与远见比被动等待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