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瞒报军情东窗事发,普京都被蒙在鼓里

2024-11-26 15:57  头条

最近,美国战争研究所曝出猛料:俄国防部直接撤了南方军区司令根纳迪·阿纳什金的职务。原因很简单--战斗失败,还谎报战果。这事儿不仅掀起了俄军内部的震动,也给外界不少谈资。俄军通过严厉的问责机制整顿指挥层,但其效果如何还有待观察。

让阿纳什金丢官的,西维尔斯克方向的战斗结果显示出俄军在火力协调和战术执行方面存在一定问题。11月初,俄军想打一个漂亮的机械化进攻,却因为准备不足被乌军狠狠教训。坦克和装甲车冲锋时缺乏烟幕掩护,火力压制跟不上,被乌军的无人机和反坦克导弹一顿收割。最终四路攻势全线失败,损失惨重。

更离谱的是,事后还敢谎报战果。这下好了,不仅阿纳什金被撤职,连第3联合军的参谋长、旅长等中高级军官也被逮捕。这种问责,看似迅速,但未必能真正解决问题。指挥失误固然需要追责,但接二连三的"换人",可能会让俄军内部更加紧张。

撤职真的能提高战斗力吗?

俄军现在的规则很明确:谁打不好仗,谁就得走人,甚至被抓。这个"打得不行就地免职"的逻辑,表面上看是铁腕,但实质上问题不小。

一方面,高层换人确实震慑了前线指挥官,但代价是让指挥官变得保守。谁都怕再犯错被拿来当典型,所以干脆少冒险,少出错。长此以往,俄军可能就陷入一种"求稳不求胜"的状态。

另一方面,俄军的基础问题没解决。火力配合不到位、情报侦察不足、战术执行混乱,这些才是导致失败的根本原因。撤了几个人,并不能补上这些漏洞。

前线战报频传,真的士气大振了吗?

被撤职的风波刚过去几天,俄军的"胜利消息"就铺天盖地传来。据说南部集团军一天内歼敌490人,摧毁了一堆西方援助的重武器;中部集团军打退了乌军反扑;东部和西部集团军也都有不小的斩获。看起来,撤职确实让部队士气高涨,大家抢着表现。

可这种"抢功劳"的情况,总让人觉得表面光鲜暗藏隐忧。一旦某个方向的攻势再次受挫,又会不会有人因为"替罪羊"的名头丢掉职位?这种压力循环,未必能真正让俄军脱胎换骨。

乌克兰的困境更严峻

与此同时,乌克兰也不好过。在战场上的物资压力持续增加,北约的援助进展相对缓慢,德国承诺的400辆装甲车,到位的只有26辆,比例不到7%。乌军损失远大于补充的速度,战线虽稳定,但渐渐处于被动。

现在,乌克兰甚至开始要求美国援助"战斧"巡航导弹,用来打击俄境内的军工厂。这就有点急了。毕竟,这种武器是美国为亚太储备的,给了乌克兰,对美国形成了一定压力。美国到底愿不愿意下这个棋,还是未知数。

怎么看待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

在我看来,俄乌冲突已逐渐牵涉更多国际力量,其长期化的趋势引发了广泛关注。俄军表面上在战场上打得热火朝天,但这种拼消耗的打法能不能撑到最后,是个大问号。

至于乌克兰,虽然现在还能靠北约支撑,但这种外援模式不可持续。尤其是当西方国家的储备耗尽,乌克兰就会陷入更大的困境。

有意思的是,美国和北约也在这场战争中被拖得筋疲力尽,尤其是战略储备的消耗。如果战争还要持续多年,全球格局可能会因此发生重要调整,各方都需要重新评估自身的战略定位和资源配置。关键在于,我们要稳住自己的节奏,绝不能被拖进类似的消耗战。

总结一句话,战争的胜负关键在于双方的战略韧性和资源配置能力,最终结果可能取决于多方因素的综合作用。"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