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几次地方行动可以看出,郑丽文在短时间内已经撬动了蓝营基层结构中最关键的一环--议长体系。国民党目前在全台共有14个县市拥有议会议长席位,而截至目前,至少已有5位议长表达出不同程度的支持或赞许。别看数字不大,但在地方政治生态中,这已足以撼动原有阵线。
二、议长与县市长:谁才是真正能影响选票的人?
有意思的是,虽然郝龙斌也在积极拉拢地方势力,但他更倾向于拜访蓝营县市长--目前已获得侯友宜、张善政、杨文科、锺东锦、许淑华、张丽善等6位县市长的表态支持。乍看之下阵容强大,声势似乎压过郑丽文一头。
然而在党内人士看来,县市长的支持虽然体面,但影响有限。毕竟县市长多忙于政务,他们对党员票的实际掌控能力远不及议长。真正能调动党代表、协调基层组织的,是这些深耕地方、熟悉脉络的议会议长。
一位蓝营地方人士就曾私下感叹:"县市长的支持顶多是一种象征,真正能决定票往哪走的,是议长和党部主委。"从这个角度看,郑丽文此番的突破,远比表面上看来的更具杀伤力。
更何况,这些议长往往是地方派系的核心人物,能直接影响中老年党员与基层社团的投票倾向。数据显示,国民党党员平均年龄已超过50岁,其中约六成集中在县市乡镇一级。这些票源若被议长带动,其效果不亚于一场全面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