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美日菲三国领导人举行了一场备受瞩目的会晤,会晤期间,美国总统拜登在发言中对菲律宾在南海针对中国的一系列动作给予了高度赞赏,声称菲律宾的行动是"维护地区规则与秩序"的体现。
同时,拜登承诺美国将进一步加强与菲律宾在海事领域的合作,包括为菲律宾提供更多先进的巡逻舰艇、监测设备以及相关技术支持,帮助菲律宾提升所谓"海上执法能力",在技术合作方面,美国表示将协助菲律宾发展海洋监测技术,共享部分海洋数据。
美国对菲律宾的承诺与支持,完全是出于政治利益的考量。
一直以来,美国将南海视为其维护全球霸权的重要战略区域,曾多次在南海地区进行军事活动,对外声称这些军事行动只是为了"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但实则是公然干涉中国与周边国家的领土争端。
此次怂恿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与中国对抗,并作出为菲律宾提供军事援助、政治支持等手段的承诺,其目的是维护自身地位。
但不管怎样,拜登对菲律宾的"赞扬"和承诺,还是给菲律宾政府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使其认为有了美国这一强大"靠山",便可以对中国"为所欲为"。
于是,会晤结束后,仅仅不到48小时,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对中国采取强硬姿态。
次日,菲律宾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马拉亚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开宣称:"菲律宾绝不允许任何一方在黄岩岛长期巡航。"
马拉亚还强调,因中国的5901号海警船在黄岩岛附近海域部署,而黄岩岛距离菲律宾吕宋岛不到200公里,要求中方立即撤船,更是声称这是菲律宾的"最后底线"。
这一系列事件的迅速发酵,使得南海局势瞬间剑拔弩张,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与热议。
从现实角度深入剖析,菲律宾要求中国撤船并禁止在黄岩岛进行相关活动的要求,既不合理,也不具备可行性。
黄岩岛,地处中国南海中沙群岛,自古以来便是中国固有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然而,20世纪90年代末,由于觊觎黄岩岛附近丰富的资源,菲律宾非法侵占黄岩岛,2012年4月,菲律宾海军"德尔皮拉尔"号护卫舰更是在黄岩岛附近海域,对正常作业的中国渔船进行干扰,并企图抓捕中国渔民。
中国海监船迅速赶赴现场,与菲律宾军舰形成对峙,在此次对峙中,中国海监船采取了有理、有利、有节的应对策略,通过持续的外交沟通与现场执法行动,最终成功迫使菲律宾军舰撤离,实现了对黄岩岛的有效控制。
此后,中国海警定期在黄岩岛附近海域巡航执法,意在维护主权。
即便如此,菲律宾部分企业还是在政府的默许下,多次对黄岩岛附近海域进行资源勘探活动,虽在中国的坚决反对下未能得逞,但菲律宾无视他国主权的行为让人所不齿。
无论如何,黄岩岛是中国领土,这是基于历史、法律、文化和国际关系准则的事实,中国海警船在黄岩岛附近海域巡航执法,是履行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正当职责,完全符合国际法和国际惯例。
在主权所有问题上,菲律宾无理;在军事、经济实力上,菲律宾拍马难及,这就决定了菲律宾通过强硬姿态让中国撤船的做法,无疑是行不通的。
对于菲律宾的无理要求,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多次在例行记者会上明确表示:"中国海警依法在相关海域巡航执法,是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正当行为,无可非议。"并强调菲方应立即停止一切侵权挑衅和煽宣炒作,停止一切破坏南海和平安宁、导致局势复杂化的行动。
总之,菲律宾在拿到美国承诺后不到48小时就给中国划红线,要求黄岩岛撤船的行为,是一种罔顾历史事实和国际法的错误行径。
黄岩岛问题的解决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其未来走向充满了诸多不确定性。
一方面,菲律宾在得到美国的支持后,可能会在黄岩岛问题上继续采取强硬态度,甚至变本加厉地采取一些进一步的挑衅行为。
另一方面,美国为了维护其在亚太地区的地位,极有可能加大对南海地区的干涉力度,派遣更多先进的军事装备进入南海,增加军事演习的频率和规模,以向中国施压。
然而,中国正持续加强在南海地区的维权执法力量,这表示中国在黄岩岛问题上的坚定立场和强大实力不容置疑,无论是在军事防御、外交谈判还是国际舆论引导方面,中国都具备坚实的基础和有效的应对策略。
但归根到底,和平解决争端是实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通过对话、协商,寻求和平解决黄岩岛问题的途径,依然是未来的主要方向,黄岩岛问题的妥善解决,需要各方保持冷静与克制,摒弃武力与挑衅手段,寻求共赢方案。
为此,中国将继续秉持和平、合作、共赢的理念,积极推动与有关各方的沟通与协商,为维护南海地区的和平稳定作出不懈努力。
中国始终坚持通过和平谈判与协商解决争端,这一立场从未改变。中国愿意与有关国家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共同维护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