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3日,辽宁桓仁满族自治县的一纸行政复议决定书,将这位母亲推上舆论风口--36岁儿子在单位宿舍猝死未被认定工亡,维权过程中遭警方背铐致右肩功能残疾,而当地警方以"救助"名义支付的10万元补偿,反而成为公众追问执法正当性的导火索。这场裹挟着丧子之痛、程序争议与人性拷问的维权风暴,撕开了基层执法与公民权利碰撞的深层疮疤。
图片来源网络
一、浴场宿舍内的生死时刻
2023年8月16日深夜,辽宁桓仁某会馆地下室员工休息室内,36岁的洗浴部部长陈某某在闷热环境中沉沉睡去。这个位于热水浴池下方的房间温度常年超40℃,却成为十余名员工的夜间栖身之所。次日清晨,同事发现他身体僵硬,医院出具的死亡证明标注"心源性猝死"。家属质疑:高温密闭环境是否构成工亡诱因?
工亡认定困局:本溪市人社局以"非工作时间突发疾病"为由拒绝认定,法院两审均维持原判。
二、维权之路
牛女士向警方反映情况,当地警方在处理她的维权行为时,采取了粗暴的手段。在被拘捕的过程中,牛女士的肩膀被警械重击,导致她的肩膀严重受伤,最终产生了功能残疾。
图片来源网络
2023年8月24日,民警将牛女士反手背铐,肩关节在强力拉扯中发出肌腱断裂声;
对于牛女士在被拘留过程中肩部受伤的问题,警方表示,伤情并不严重,并且他们已经依法补偿了10万元给牛女士,算是对其遭受不幸的赔偿。
图片来源网络
然而,尽管警方做出了回应,许多人依然对这一说法表示怀疑,认为警方的回应过于简单粗暴,缺乏透明度。毕竟,民众普遍认为,在现代社会中,维权应该得到应有的保障,而不是因为追求正义而遭到暴力对待。
三、是否存在执法过度?网友观点不一
关于这起事件,网友们的意见也并不统一。有的网友认为,警方处理此事过于粗暴,可能存在滥用职权的情况。而另一些网友则表示,作为警方来说,面对激烈的抗议情绪,他们有责任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公共秩序不受破坏。
图片来源网络
无论如何,这一事件暴露出了当前社会中关于执法公正与公民维权之间的矛盾。一方面,公民有权利依法维权,另一方面,执法者则应严格遵循法律程序,不能滥用职权。如何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仍然是我们社会需要深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结语
作为公众,我们不应仅仅停留在同情与愤怒的层面,而应思考,如何让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在法律的保护下,平等地表达诉求、争取权益。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建立更加公正、透明、规范的社会环境贡献力量。
让我们一起关注更多类似事件的走向,推动社会正义与法治的进步,守护每一个人的基本权利,创造一个更加公平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