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不少老伙伴常说,人退休了就该多出去跳舞、打牌、赶热闹场子,不然闷在家多没意思。我以前也这么想过,但随着年纪到了六十,看着家里进进出出的身影,想法慢慢改变了。我真心觉得,晚年过得好不好,不在于外面有多热闹,更在于家里的日常有多温暖。
一、跳舞打牌当然有好处,能活动身体,也热闹。
热闹总有散的时候。隔壁王姐,老伴不在了,儿子在外地。以前她常叫我一起去广场跳舞。跳完回家,屋里常常就她一个人。有次她说:"外面再热闹,回到家开了灯,也觉得屋里空荡荡的。"这话让我想了很多--人如果总想着外面的热闹,家里这份安稳的感觉,反而可能被忽略了。
二、我家又是另一番情景。
小孙子暑假最爱趴在地上画画。有次我去看,原来他画的是我们一家人:画上的我戴着他送的手工小珠链;我老伴端着茶杯;儿子和儿媳手拉着手;两个孩子围着大人。我问他:"怎么想起给奶奶画项链了?"他眨着眼睛说:"奶奶笑了好看,戴上项链更好看!"孩子的话,听着心里温暖。孙女爱读书,有次她给我读《小王子》,读到小王子和小狐狸成为好朋友那段,她合上书看着我说:"奶奶,我觉得您就像小王子,我们都特别特别'喜欢'您,离不了您。"孩子话简单,但说得实在。到了这岁数,被家人这样记挂、需要,心里是真觉得踏实。
三、家人间的感情,常常就在这些平常小事里。
儿子在厂里干活辛苦,特别下夜班回来,常常累得靠在沙发上。我就烧点热水,拧条热毛巾给他敷在脖子后面。他闭着眼说:"妈,您这么按着,热乎乎的,比厂里那按摩椅舒服。"儿媳要照顾两个孩子,时常忙得早上顾不上吃饭。我就早些起来,煮点粥之类的热在锅里。有次她看到温热的粥,对我说:"妈,您这碗粥,比我点外卖吃着舒坦多了。"这些细小的关心,让我深深体会到,家人的好,家人的温暖,就是在这日常点点滴滴中。
四、带孙辈确实辛苦,但也让人心暖。
小孙子上学前有点胆怯,我就陪他认认字,还用碎饼干在桌上摆了个"一年级"。他高兴地说:"奶奶会变花样!"孙女长大了,心思也多了。有一天深夜,听见她房间有低低的哭声,我进去看,她抱着膝盖坐在床上。我倒了杯温水给她,她靠着我肩膀说:"奶奶,我怕自己考不好..."我轻轻拍她背说:"孩子,尽力去学就好。不管结果怎么样,你都是我们的好孩子。"这些时候,我感觉自己能参与他们成长的路,也挺好。
也不是不想出去散心。上个月,老姐妹约我去外地玩玩,说风景很不错。我考虑了,还是没去。因为小孙子开学要做手工灯笼,我想帮着他一起弄;孙女学校不久有家长会,我打算帮着做些准备。风景可以下次再看,但帮着孩子们准备、经历这些重要小节点的机会,错过了总有点可惜。老伴看我里外忙,笑着说:"你这退休了也没停歇。"我回他:"忙也是忙自家的事,心里踏实。"
五、现在,我更愿意在家多待待,感觉这里心更定。
有天傍晚,全家坐在院子里吃西瓜。小孙子特意挑了一块最红的塞给我:"奶奶吃这个甜的!"孙女呢,把吐出的黑籽一颗颗在桌上排了个小小的爱心形状,笑着推给我。儿子看着我说:"妈,我看你现在这状态挺好的。"儿媳也跟着说:"嗯,有妈在,这家感觉更安稳些。"听了他们的话,心里很暖。我想,人老了,有什么是好东西呢?大概就是一家人在一起,相互记得,相互依靠的这份平稳感觉吧。
六、闲下来时,不妨多看看家里这盏灯。
帮儿媳把揉皱的衣服熨平,坐下来认真听听儿子讲讲厂里的事,陪小孙子搭积木或者听他说说话,清晨帮孙女梳梳头扎个小辫儿... 这些看起来不起眼的平常小事,或许就是让我们老年心里安稳的一块块砖。回头想想,年轻时为家付出心力,现在多享受享受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光,也挺好的。
我现在每天这样过着:清早给老伴沏杯他常喝的茶,中午听听小孙子讲他幼儿园里的新鲜事,傍晚等着儿子下班回来的脚步声,睡前看看孙女在灯下写作业的背影... 人到了晚年,我觉得能找到一种让自己舒服的活法挺好。对我来说,就是多待在这个家里头,把日子过得平和些,让这份家人的爱意,在每天煮饭聊天这样平平常常的小事里,自然地安顿下来,慢慢地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