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短时间内能超过中国吗?
这个问题的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包括印度自己的经济学家,对此也并不抱希望。
印度央行前行长、IMF前首席经济顾问拉詹教授曾表示,中国已经建立了全球最完善的工业链和产业链,与世界上上百个国家有着广泛而深厚的贸易联系。
中国的制造业不仅在规模上位居世界第一,更在全球经济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这意味着,中国的成功并非单靠某一方面的优势,而是由一整套复杂的、长期积累的产业生态所支撑。
正是这种根深蒂固的制造业体系,使得印度很难在短时间内复制中国的发展路径,更不用说取而代之了。
中国制造业的强大在于它的全方位布局和高度协同能力。中国拥有从基础原材料到高端产品的完整生产链条,并且这些链条中的各个环节相互依存、紧密合作。
无论是电子产品、汽车还是服装纺织,中国的制造能力不仅能够满足国内需求,还能大量出口,以极具竞争力的价格和可靠性赢得全球市场。
这种全球竞争力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几十年开放改革、政策扶持、技术创新和全球化合作的结果。
相比之下,印度的制造业尽管近年来有所发展,但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印度的产业链相对分散,缺乏中国那样高度整合的产业生态系统。
在印度GDP增长率还没有进入双位数高速增长的时候,印度工人的实际月收入却已经出现了下降的趋势。
对一个14亿的经济体来说,印度严重缺乏就业机会。
印度2024年1-3月的完全失业率为6.7%,看起来这个数字并不高,但在印度真正生活困难的人甚至无法被算作"完全失业者"。
印度的就业机会不足,主要就是无法找到稳定全职工作的人,以及没有获得工作机会也没有接受教育和培训的人很多。
国际劳工组织的报告显示,印度在2022年的不完全就业者和完全失业者合计约占全部劳动力的16.8%,较2012年有所上升,这也意味着印度在2022年有将近1亿人没有找到满意的工作。
另外由于印度目前正处于人口红利时期,每年新增就业人口都会增加1000万人左右,但印度自身能够创造出有质量的就业机会却跟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