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高估了中国,认为买了太多伊朗石油,为何强求断购?

2025-07-04 15:55  头条

7月1日,以色列驻上海总领事白乐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突然脑洞大开,向中方提出了这么一个荒唐的要求。

这位总领事大人声称,中国可以利用对伊朗的经济和政治影响力,遏制伊朗核计划发展,甚至大放厥词说"中国是唯一有能力影响伊朗的国家,如果中国不购买伊朗石油,伊朗就会崩溃"。

这要求简直是荒谬至极,美国都管不了的事,你以色列哪来的自信?

先来捋一捋以色列这"神逻辑"。以色列觉得,中国从伊朗进口大量石油,中国就是伊朗经济的"掌控者",只要中国切断这石油贸易,伊朗经济就会崩溃,进而在核计划等问题上妥协。

数据上来看,今年6月前20天,中国日均进口伊朗原油达180万桶,较5月激增 80%,创下新纪录。以色列就瞅着这数据,想拿这个来胁迫中国,但这想法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中国从伊朗进口石油,那首先是基于正常的商业考量,伊朗的石油有价格优势,每桶比布伦特基准低3.5美元左右,对于炼油厂来说非常有吸引力。而且,中国在能源需求上有自身的规划,夏季需求高峰期储备石油,也是再正常不过的商业行为。

再说了,中国和伊朗之间的关系,也是有着坚实基础的。2021年,双方签署了长达25年的《中伊25年全面合作协议》,这份协议涉及能源、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人民币结算等多个领域,总价值高达4000亿美元的潜在投资。

这可不是一份简单的协议,它代表着中伊两国在平等、互利、共赢基础上的深度合作意愿。

能源合作上,伊朗的重质原油在中国炼油体系中非常重要。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能源需求巨大且多元。

伊朗的石油供应,是中国能源保障拼图中的重要一块。中伊之间的合作,是建立在相互尊重主权、互不干涉内政的基础上,和以色列那种霸权思维完全不一样。

再看贸易额,虽说2024年中伊贸易额为133.72亿美元,数字上看似乎不算特别庞大,但这背后是稳定且持续的合作关系,绝不是以色列能随意撬动的。

中伊两国的合作,是基于双方的发展需求,是双赢的选择。

以色列突然对中国提出这么无理的要求,其实也是它自己陷入困境后的无奈之举。在中东地区,以色列和伊朗一直矛盾重重。伊朗的核计划,以色列视为眼中钉、肉中刺,觉得这对自己的国家安全构成了极大威胁。

在这次伊以冲突之前,以色列就多次对伊朗的核设施等目标发动军事打击,但效果并不理想,反而引发了地区局势的进一步紧张。

伊朗也不是吃素的,面对以色列的挑衅,采取了一系列反制措施。在这种情况下,以色列发现单纯依靠军事手段很难彻底解决问题,于是就想从经济"卡死"伊朗。而中国作为伊朗重要的石油贸易伙伴,就被以色列盯上了。

以色列还有另一层小心思,它想把中国拖进中东的地缘政治旋涡。

如果中国因为以色列的要求,减少甚至停止从伊朗进口石油,必然会影响中伊关系,也会让中国在中东地区的外交立场变得复杂。

以色列想借此机会,打乱中国在中东的外交布局,让中国无暇顾及以色列在中东的一些激进行为。

其实,在以色列对中国提出这一要求之前,美国也在伊朗石油问题上和中国有过"交锋",但态度和以色列截然不同。

今年6月2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发帖称,"中国现在可以继续从伊朗购买石油,希望他们也能从美国大量购买(石油)。我很荣幸能促成此事!"

这一表态让石油贸易商以及美国政府官员都颇感意外,随后白宫澄清说,这并不意味着美国将放松对伊制裁。

从美国的立场来看,它对伊朗一直采取"极限施压"政策,想通过制裁伊朗石油出口,迫使伊朗放弃核计划等。

但同时,美国又想在和中国的贸易等问题上寻求合作,特朗普的这番表态,其实是一种政治上的试探和博弈。

他既不想完全得罪中国,又想让中国在伊朗问题上对美国有所"回报",比如从美国进口更多石油,以促进美国能源产业的发展。

美国和以色列在对待中国购买伊朗石油的问题上,态度看似不同,但本质目的是一致的,都是想通过各种手段,影响伊朗的政策走向,维护自己在中东地区的利益。

不过,美国相对来说更懂得权衡利弊,而以色列却有点"病急乱投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