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历史上看,美国联邦政府"停摆"成为两党预算博弈的常见结果。依据美国1974年通过的《国会预算和截留控制法》,新财年(每年10月1日起)前国会未通过预算案或临时拨款法案,政府即需启动"停摆"程序,这一规则本为约束政府开支,如今却逐渐沦为党派斗争工具。至今,美国联邦政府"停摆"已发生超过20次。其中,2018年12月至2019年1月因边境墙资金争议,美国联邦政府"停摆"持续35天,创历史最长纪录。当前美国的政治僵局,引发诸多民众的不满。美国《纽约时报》与锡耶纳学院进行的最新民调显示,近2/3受访者认为国家分裂严重,已无法解决自身问题。
多项公共服务陷入停滞
随着联邦政府"停摆"持续,其对美国社会的影响已从政府系统蔓延至民众日常生活,多项公共服务陷入停滞,弱势群体首当其冲,国际游客等群体亦受波及。
交通领域,空中交通管制人员短缺引发大规模航班延误。据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过去一周,科罗拉多州丹佛国际机场、新泽西州纽瓦克自由国际机场、华盛顿特区里根国家机场等多地,数千架次航班因空管人员不足而延误,其中加州好莱坞伯班克机场曾出现6小时空管人员空缺的情况。美国交通部长肖恩·达菲透露,"停摆"导致空管人员被迫无薪工作,他们需在保障航班安全的同时操心账单支付,甚至考虑兼职养家。
大批联邦政府雇员被迫停薪休假,白宫10日宣布政府裁员已陆续启动。财政部、卫生与公共服务部、教育部等7个联邦机构已向4000多名员工发出裁员通知,解雇将于60天后生效。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数据显示,约75万名联邦雇员被迫休假,另有数十万人需无薪工作。随着联邦政府"停摆"进入第十五天,白宫管理和预算办公室在社交媒体上表示,正为更多裁员做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