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一个公开场合抛出一番言论:如果台海地区发生军事冲突,这种情况"可能构成日本的'存亡危机事态'",并暗示日本"可能考虑行使集体自卫权"。

要知道,"存亡危机事态"在日本国内安保法律中是一个具有特定含义的敏感词汇,直接关联到武力使用的可能性。
11 月 7 日,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政策研讨会的发言,如同一颗石子投入东亚外交的静水。"若台海发生军事冲突,可能构成日本的'存亡危机事态'",这句表述绝非寻常政治表态,在日本安保法律体系中有着明确指向。
"存亡危机事态" 出自 2015 年日本通过的新安保法,特指 "日本或与日本有密切关系的国家遭到武力攻击,日本的生存面临明确危险、主权可能被颠覆" 的极端情况,一旦认定成立,将为日本行使集体自卫权、突破 "专守防卫" 原则提供法理依据。高市早苗还进一步暗示需重新考虑台海 "战略模糊" 政策,将台湾问题与日本国家安全直接捆绑,这种将中国内政议题军事化的言论,被外界视为对一个中国原则的公然挑衅。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一言论与日本近期的战略动向形成呼应。2024 年版《国家安全保障战略》中,日本已将中国定位为 "最大战略挑战",并计划 5 年内将防卫预算提升至 GDP 的 2%。在这样的背景下,高市早苗的表态被解读为试图通过炒作台海议题,加速推动 "修宪扩军" 进程,为日本军事力量走出本土寻找借口。
中方强硬回应
面对日方的挑衅,中国驻名古屋总领事薛剑在 11 月 8 日的回应迅速引发关注。他在个人 X 平台用日语发声:"擅自伸过来的肮脏脑袋,只能毫不犹豫地砍掉",并强调 "别无选择"。这种充满民间谚语色彩的表达,打破了外交辞令的常规框架。

日本媒体随即以 "斩首式警告" 定义这番言论,右翼媒体《产经新闻》连续三天刊发评论文章,指责其 "破坏外交礼仪";主流媒体《读卖新闻》则担忧 "此举将加剧中日民间对立"。日本外务省虽未正式召见薛剑,但通过外交渠道表达了 "强烈不满",部分自民党议员甚至在国会提出 "应审查其外交官资格"。
事实上,薛剑的回应有着清晰的策略考量。公开履历显示,他深耕对日外交领域十余年,曾参与中日东海问题磋商等多个敏感议题谈判,熟知日本社会的话语体系。

选择用日语在 X 平台发声,而非通过官方声明渠道,意在绕开传统外交沟通的缓冲层,直接向日本民众传递立场。有外交观察人士指出,这种方式既能避免官方层面直接对抗的升级,又能精准打击日本右翼势力的舆论基础,打破其 "中方只会口头抗议" 的固有认知。
美驻日大使介入
就在中日双方陷入舆论交锋之际,美国驻日本大使拉姆・伊曼纽尔的介入让事态突破双边范畴。11 月 9 日,伊曼纽尔在东京外国记者俱乐部发表演讲时公开表态,称薛剑的言论是 "对日本国家领导人的直接威胁",并强调 "美日同盟将共同应对地区安全挑战"。

这一表态并非偶然。作为美国资深政客,伊曼纽尔上任以来多次在涉台、涉海议题上对华强硬,今年 8 月曾陪同日本防卫大臣视察与那国岛基地,高调宣称 "美日将协防西南诸岛"。此次发声后,他还与日本外相林芳正举行闭门会谈,双方会后发布的联合声明中特别提及 "反对任何改变台海现状的行为"。
分析指出,伊曼纽尔的介入存在三重考量。从同盟维护来看,此举可强化日本对美国的安全依赖,巩固美日印澳 "四边机制" 的凝聚力;从战略遏制来看,借中日争端分散中国外交精力,为美国在半导体管制、南海问题上施压创造条件;从国内政治来看,在总统选举临近之际,通过展现对盟友的 "支持力度",争取国内保守派选票。这种明显的 "拉偏架" 行为,被国际舆论批评为 "将地区安全问题工具化"。

驱逐风险与对等反制
随着日本国内抗议声浪升级,"驱逐薛剑总领事" 的讨论开始发酵。根据《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接受国可宣布外国外交官为 "不受欢迎的人",要求其限期离境,这一措施通常被视为外交关系降级的明确信号。日本前驻美大使佐佐江贤一郎在接受采访时坦言,"虽然可能性较低,但不排除在右翼压力下采取极端措施"。
中方对此早有预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 11 月 10 日的例行记者会上明确表示,"任何损害中国主权、冒犯中国外交官的行为,都将遭到坚决反制"。外交对等原则在此类事件中有着明确实践,2023 年加拿大曾因孟晚舟事件驱逐中国外交官,中方随即宣布加驻上海总领事为 "不受欢迎的人",双方领事级外交互动一度中断。

若日方采取驱逐行动,可能引发连锁反应。从外交层面看,中方大概率会对等驱逐日本驻华总领事级外交官,名古屋与中国友好城市的交流合作或将暂停;从经济层面看,中日在汽车零部件、半导体材料等领域的务实合作可能受到波及,日本经济产业省已私下评估 "若外交降级,相关产业损失将超百亿美元";从地区安全层面看,东海油气田联合开发、海上搜救协作等机制可能陷入停滞,地区不稳定因素显著增加。
2025年11月11日,俄罗斯外交部宣布无限期禁止30名日本公民入境,包括日本外务省官员、媒体从业者及大学教授。
日本新上任的首相高市早苗一上来就没想着稳局面,反倒先到处挑事,把中俄都给惹了。
这边中方还没来得及有实质动作,普京已经率先摊牌,直接下了入境禁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