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架无人机围杀俄军副司令,库尔斯克六万大军,防不住乌军渗透?

2025-08-22 19:37  头条

一波未平,一波再起。尽管,继美俄峰会之后,美乌欧峰会也即将在华盛顿拉开序幕,预示着俄乌和谈进程有望得到进一步的推动,但种种情况表明,在各方势力都有利益诉求的背景下,这场大战要想顺利落幕,并非易事。

尤其是,越是临近和谈,俄乌战局就越是动荡,毕竟目前影响和谈的关键还是领土问题、安全保障等问题。很多时候,战场上得不到的,谈判桌上也将更难得到。关键时刻,俄乌局势又发生了3件值得关注的大事。

第一件事,乌军发起"斩首行动",俄军副司令被送进医院?

18日,乌国防部情报总局表示,日前深夜,乌军出动多架无人机,对俄罗斯库尔斯克州的雷利斯克-克鲁佩茨高速公路发动袭击,目标是公路上行驶的俄军车队,并强调袭击准确命中目标,造成俄方多人伤亡,其中一名伤者为俄北方集团军副司令阿巴切夫,目前已被俄军运输机紧急送往莫斯科医院救治。

也就是说,按照乌军的说法,这次发起了一次针对俄军的"斩首行动",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对此,俄库尔斯克州官员也做出了回应,证实了乌军无人机袭击的发生,并称袭击造成1人身亡、2人受伤。

不过,对于遇袭人员的身份信息、是不是军方人员,以及伤者中有没有俄军副司令,俄方都没有明确说明。

除此之外,还有3个注意点不容忽视。

1,袭击发生的地点不一般。

库尔斯克州地处俄乌边境,此前乌军便大举攻入库尔斯克,今年6月,俄方才宣布完全夺回库尔斯克,并称俄军已经从库尔斯克攻入乌境内,即:乌克兰苏梅州。

如今,乌军无人机再次发动空袭,打击库尔斯克高速公路上的俄军车队,表明库尔斯克之战并未彻底落幕,俄乌之间的对抗依旧在此地上演。

2,被袭击的目标也不寻常。

这次遇袭的不只是俄军车队,还可能是俄军副司令所在的车队。这表明,乌方可能提前得到了相关情报,才会深入库尔斯克腹地发动袭击。

至于情报的来源,究竟是乌方截获,还是西方势力提供,亦或是俄内部的"间谍"或内鬼泄露,目前都不确定。并且,美英法德等国也都没有对此事做出回应,处于"失声状态"。

但可以肯定的是,俄军副司令遇袭,再次凸显了俄内部局势的严峻程度。毕竟,在这之前,俄军已有多位将领在战场上被"斩首",其中部分司令、副司令级别的官员。

3,袭击发生的时间点也很不简单。

事发时,恰好是美乌峰会前夕,若乌军一击得手,自然会提振士气,影响战场局势的同时,也将在一定程度上给"特泽会"带去新的变数,令泽连斯基拥有更多的谈判底气。

因此,出于这一原因,不排除后续乌军继续发动更猛烈袭击的可能,届时,俄罗斯或付出更大的代价和损失。

然而,正当俄军车队遇袭之际,另一个坏消息传来了。

第二件事,俄核电站被袭击?乌美英法德再次失声。

18日,俄国防部表示,17日深夜至18日清晨,位于斯摩棱斯克州的的一处核电站设施遭到了一架乌军无人机的"试图袭击",但被俄防空系统第一时间拦截并击落,并未造成核电站设施受损。

目前,对于俄方的说法,乌克兰与美英法德等国都没有做出任何回应。

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之前,乌克兰袭击俄本土目标的情况不少,但往往都会避开核电站这样的敏感设施。

但如今,按照俄方的说法,乌军直接出动了无人机飞向俄核电站,这无疑是一种挑衅与警告。

毕竟,按照乌军以往通过无人机袭击俄本土的情况来看,如果真要发动打击,出动的将不会只是一架无人机,而将是"无人机蜂群"战术。届时,即便俄军加强了警惕和戒备,也将很难招架。

可见,乌军无人机这次飞向俄核电站,似乎更像证明其拥有打击俄核电站的能力,如今没有这样做,只是还不想与俄彻底撕破脸皮。

毕竟,一旦核电站遇袭,引发核事故,那将铸成大错,俄乌冲突也将陷入不死不休的境地,这显然与乌克兰的利益不相符合。

可见,俄乌之间的对抗,还远没有到结束的程度。

然而,你方唱罢我登场,正当乌军持续发动攻势之际,俄军也发起了袭击。

第三件事,美乌总统会晤前,俄军发动"示威"袭击?

18日,乌克兰空军表示,17日深夜至18日凌晨,俄军向乌克兰境内发射了4枚"伊斯坎达尔-M"导弹和140架无人机,包括扎波罗热、苏梅与顿涅茨克在内的多地遭到袭击,目前已造成至少10人身亡。

对此,泽连斯基公开指责俄罗斯,意图在美乌总统会晤之际对乌发起"示威"袭击,从而影响会晤。

不过,泽连斯基也强调,俄军的袭击将促使乌克兰更加积极地获取可靠的安全保障。

在这之前,特朗普已经表示,愿意向乌提供某种形式的安全保障,但前提是这些安全保障不会被纳入北约框架之内。

更早一些,英法德等国还表示,准备在俄乌达成停火协议后,向乌克兰境内部署军队,以确保停火的实施。不过,此举遭到了俄方强烈反对。

这一次,美国将与乌欧举行会谈,而向乌提供安全保障一事,同样是这次三方会谈的关键议题,也将影响俄乌局势的最终走向。接下来,且看局面会如何发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