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宝山法院最近判了个案子,12个人因为做黄手办被抓。主犯是东莞的许老板,开了家塑胶厂,专门生产带色情内容的手办,再通过网店卖出去。另一个主犯孟某负责卖货,两人从2022年开始干,卖了2万多件,赚了200多万。被抓时仓库里还扣了3万多件黄手办。
法院判许老板四年九个月,罚十万,孟某四年三个月,其他十个人有的坐牢有的缓刑。检察官说这些人分工明确,有设计图纸的,有管工厂的,还有专门搞网店运营的。
手办本来是玩具,但这些货被鉴定成淫秽物品。专家说现在有些商家打着艺术创作的幌子,实际上就是卖黄东西。特别是青少年容易受影响,这种货流行起来对社会风气不好。
许老板的厂在东莞,但卖货主要靠网上平台。警察查的时候发现,这些手办包装看着正常,打开全是色情内容。买家可能以为是普通手办,收到货才发现有问题。
卖了两年多才被查,说明监管有漏洞。现在电商平台审核虽然严了,但总有商家想办法绕过。比如用模糊图片或者暗语宣传,等买家下单再发真实货品。
被抓的人里有设计师,专门画带色情元素的图纸。工厂经理知道这是违法的,但为了钱还是继续生产。网店运营负责推广,把商品包装成热门动漫周边吸引年轻人。
专家提到,手办市场最近几年发展快,但法律对"艺术"和"色情"的界限规定不明确。这次判得这么重,可能是想给行业敲个警钟,别打着创意的旗号干坏事。
现在法院判了,但类似问题可能还在其他地方存在。有些小作坊可能还在偷偷做,或者换个地方继续。要彻底解决,得靠平台加强审核,同时消费者别买来源不明的手办。
被抓的工厂仓库里有三万多件没卖出去的货,这些货要是流到市场,影响会更大。现在这些货应该都被销毁了,但之前卖出去的两万多件,不知道有多少已经到了买家手里。
专家说这次判决传递了信号,文化创意不能突破法律底线。特别是涉及未成年人保护的内容,一点都不能松。但具体怎么监管,可能还需要更详细的法规来明确。
法院判完之后,东莞那边的手办工厂区可能得加强检查。有些小厂可能还在打擦边球,得有人盯着别让他们继续做违法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