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无人与反无人"日活动中进行实弹打靶演示的OW5-A50A型激光防空武器系统
近年来,俄乌战场的实际操作已经揭示,无人机、巡飞弹和"低慢小"目标正逐渐主导现代局部冲突。伴随着这些新威胁,全球强国加速激光武器系统研发步伐。不再依赖传统火炮或防空导弹,定向高能激光逐步取代部分岗位。这类"激光炮"射击精度极高,发射几乎无声无息,高效节约成本,同时具备灵活拦截多种空中目标的能力。
▲美国陆军的"守护者"激光防空武器系统
对比美军当前部署经验,美国早已尝试小批量列装如"守护者"这类陆基激光防空装备。一方面追求毁伤直接性,一方面考量运营维护投入。中国在这条技术赛道也迅速缩小差距,尤其聚焦实战应用和出口市场需求。例如外销型"寂静猎手"激光系统已经验证多场景下的高效性。
▲中国"寂静猎手"激光防空武器系统
国内激光防空系统领域,中国兵器工业集团自研的OW5-A50A型激光防空武器系统近期首次完成公开实弹打靶。这套设备利用8x8驱动陕汽HMV3高机动底盘,适应城市、复杂地形作业。不同于航展静态展示,如今已可现场"一击必杀"精准摧毁来袭无人靶机,足见其战术运用成熟。
▲OW5-A50A型激光防空武器系统击落来袭无人靶机瞬间
技术核心集中在可升降高能激光发射装置,本体采用新型光纤固态激光器,输出功率达到50千瓦。五公里有效毁伤距离覆盖主流战术无人机、巡飞弹,同时兼顾对有人机、巡航导弹威胁的应急防护。为保障快速反应,平台配备了相控阵雷达、红外热成像、CCD等多元观瞄手段,全面提升全天候探测锁定能力。火控系统内引入人工智能,可自动完成目标分类识别及高效率跟踪攻击,"识别-决策-打击"全流程高度自动化。
▲OW5-A50A型激光防空武器系统拥有良好的陆上机动性能
应对"蜂群"模式无人机来袭,激光防空系统最大的优势在于接连拦截无耗材物流压力。每次开火能量消耗很小,但持续作业能力远超传统导弹陆盾,对于短突防区构建尤其关键。像家用微波炉点一根细铁丝一样,激光束瞬间令目标失联瘫痪,不留残骸暴露己方阵地。
▲参加2024年珠海航展的OW5-A50A型激光防空武器系统实车
比起只重硬件性能的升级,OW5-A50A的联动式整体信息化更让人关注。通过传感、火控与作战决策高度融合,将来升级更强功率模块、新型载体或者远程遥控系统都很顺畅。实际上,此套体系落地还带动了上下游人才储备与全行业生态变迁,为后续国产化激光武器深水突破作好铺垫。
▲OW5-A50A型激光防空武器系统配备的可升降式高能激光发射装置
随着这些激光防空设备走向实战,中国在相关国际军贸市场的竞争力显著上升。从趋势看,短期内激光防空系统很难完全替代所有传统防空方式,但未来在保护重要区域、对抗低空饱和打击等场合会普遍化。各国对于高能激光功率、射程、系统反应速度的持续追求,还将推动新材料、新工艺乃至电子光学产业协同进步。后续发展值得密切观察。